2018年11月14日
附件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集聚服务资源的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 工信部企业〔2017〕156号)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云服务、技术、市场、融资、创业、培训、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公信度高、服务面广,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助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辖区内示范平台进行认定管理。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平台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章 主要功能
第五条 示范平台具有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或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性平台。
(一)信息服务功能。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质量、标准、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服务。
(二)技术服务功能。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转化、创新成果推广、企业上云等服务。
(三)市场服务功能。提供组织开展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广、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
(四)融资服务功能。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
(五)创业服务功能。为创业者和创办3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等服务。
(六)培训服务功能。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防范、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
(七)管理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服务。
第三章 认定条件
第六条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两年以上,资产总额不低于20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基于互联网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服务的企业。
(二)服务业绩突出,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120家,服务业绩突出,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三)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有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集聚服务机构10家以上。
(四)有健全的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人要诚信、守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0%。
(五)经市(州)经信委认定的市(州)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六)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收费须有相应的优惠规定,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或低收费服务不少于总服务量的2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服务目标。
(七)对公共服务延伸至乡村和建设在乡 (镇、村)的服务平台,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服务平台,上述(一)、(二)、(三)、(四)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七条 示范平台应满足以下至少一项功能要求:
(一)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形成便于中小企业查询的、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具有在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功能,线下年服务企业数量120家以上;年度组织开展的相关服务活动8次以上。
(二)技术服务。具有组织技术服务资源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协同服务机制;具有专家库和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等;具备条件的应开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与中小企业共享;年度开展技术洽谈、项目推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6次以上。
(三)市场开拓。具有组织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广、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能力,年度组织各类活动6次以上。
(四)融资服务。年组织开展投融资对接、企业融资策划、推荐和融资代理等服务活动10次以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服务机构;或向中小企业提供年新增担保额30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机构。
(五)创业服务。具有较强的创业辅导能力,建有创业项目库、《创业指南》、创业服务热线等;开展相关政务代理服务;年度开展创业项目洽谈、推介活动8次以上。
(六)培训服务。具有培训资质或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备案,拥有线上、线下培训能力,有完善的培训服务评价机制,年度培训15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