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通知【全文废止】
舟政办发〔2020〕8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舟政办发〔2023〕81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18日
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
为加快推进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远洋渔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浙政办发〔2018〕89号)要求,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以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推动我市远洋渔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产业“低小散”向集群集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实现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对标国际、引领全国。积极吸纳国内外远洋渔业创新资源,凝聚改革动力,深化创新引领,聚合发展优势,提升我市远洋渔业吸附功能和产业发展能级,营造全球竞争力,不断推动远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统筹、全链发展。以远洋捕捞为基础,大力发展远洋水产品加工业,重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流通贸易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设成为全国远洋渔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对外开放、合作共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我国渔业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合作交流重要平台。
三、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围绕打造全产业链发展远洋渔业中国第一强市目标,构建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现代化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力争到2024年,全市远洋渔业捕捞、物流、加工、贸易及旅游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0亿元,其中捕捞、境外投资及相关服务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50亿元,贸易产值达到250亿元。
(一)建设全国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以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核心区域,推进远洋渔业上下游协同、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4年,远洋水产品进关量达到100万吨,其中远洋自捕水产品70万吨、贸易进口30万吨。引进培育远洋捕捞及上下游上市企业3家以上、综合性集团企业5家以上,市场交易50万吨以上,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综合经济年产出300亿元。
(二)建设全国最大的现代化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全市远洋船队规模达到700艘,捕捞产值达到100亿。力争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队占全国50%以上,形成全国最大金枪鱼捕捞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20%以上。建成3个远洋海外综合生产基地和1个海外养殖贸易基地。力争全市60%的远洋渔船实现远程实时管理和渔获物标识追溯。
(三)建设全国重要的远洋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全球最大的鱿鱼、金枪鱼口岸集散地,引进培育10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核心加工企业,形成国内最前沿的远洋水产品海洋生物研发基地。建成国际性远洋水产品大宗批发交易市场,发布鱿鱼价格指数。力争到2024年,公海自捕鱼交易量超过60万吨;远洋水产品加工量达到60万吨,其中深加工比例达到60%以上。
(四)建设全国功能最完善的远洋渔业服务保障中心。打造全国最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远洋渔业海上运输船队,总运量达到全国远洋自捕鱼货总量的50%以上。探索建立最具有开放度的专业远洋劳动力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外籍船员输入口岸和远洋劳动力及职务船员输出中心。力争形成全国最便捷的远洋渔业物资补给中心、全国最大的远洋渔船燃油加注中心和全球化的远洋渔业生产生活物资保障中心。
(五)建设全球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远洋渔业特色小镇。开拓远洋特色小镇多元投入渠道,探索发展远洋水产品商贸服务和进口海鲜精品展示、购物主题节庆以及全球风情特色餐饮,拓展市场竞拍观摩、远洋渔业科普展览、远洋渔港经济以及国际贸易洽谈会、高峰论坛等新领域,打造远洋水产品贸易综合商圈和渔港渔市观光旅游地。
四、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大格局。
1.加快推进舟山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建设。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完善和拓展电子商务、展示展销、产品储存、物流配送等功能和业态。做强中国远洋鱿鱼贸易中心和南方金枪鱼交易中心品牌,以鱿鱼、金枪鱼为特色,推进远洋水产品“标准化+”“品牌+”。创新交易模式,推进线上线下结合,打造远洋水产品大宗交易平台,鼓励远洋水产品回运和进入平台交易,形成舟山鱿鱼全球价格指数。开拓全球进口海鲜货源地,建立高速配送体系,打造全球性的高档海鲜集散平台。
2.推进远洋小镇产城融合多元发展。加快推进西码头渔港经济区建设,吸纳国内外远洋捕捞、贸易规模企业入驻,发展远洋渔业总部经济。探索发展远洋渔市观光旅游新业态,构建全球进口高档海鲜、高端加工产品展示购买中心和异域风情特色主题餐厅,建设鱿鱼、金枪鱼科普展示新平台以及中国鱿鱼馆、金枪鱼文化园。组织全球性的远洋水产品贸易对接洽谈会和远洋渔业行业论坛,构建我国远洋渔业对外交流新窗口。
3.强化基地冷链物流集散功能。改善远洋渔业专业母港基础设施,实施智慧渔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地码头装卸、鱼货分级、综合补给和“一关三检”联动服务机制。建设我市首个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完善冷链物流空间布局,优化超低温和低温冷库比重,健全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鱿鱼为主的公共分级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分级、短驳运输和全程温控,探索开发“无车承运”物流新模式,仓储冷库量达到70万吨。
(二)提升现代化远洋捕捞水平,巩固远洋渔业龙头大市地位。
1.做大做强远洋渔业企业。支持远洋渔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推动船东向股东转变,提高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实施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规范企业管理。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扶持6家龙头企业,培育10家规模化企业,培育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
2.加快渔船装备更新提升。实施“互联网+远洋渔业”“智慧渔船”工程,推进远洋渔船及装备更新改造,鼓励引进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和先进通讯导航、视频监控等设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捕捞装备,建立健全远洋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基本完成20年以上船龄老旧远洋渔船更新建造,争取远洋渔船欧盟卫生、MSC等国际标准注册数量达到200艘。
3.优化远洋渔业资源利用。稳定和提升公海大洋性捕捞,鼓励发展高端作业,扩大金枪鱼、秋刀鱼、公海围网渔船等捕捞生产规模。开展远洋重要渔业资源监测、远洋渔场资源环境评估,鼓励新渔场新资源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探捕,掌握目标海域和目标鱼种的渔业资源状况、开发潜力、中心渔场形成机制及适合的渔具渔法,寻找可规模化开发的新渔场和后备渔场。
(三)做大做强远洋水产品加工,实现扩量提质。
1.扩大远洋水产品加工产能。鼓励本地远洋水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扩产扩能,引进海洋食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等规模企业,培育扶持一批远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出口基地。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舟山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收购远洋自捕鱿鱼原料或与远洋捕捞企业组建贸易合作平台,发展订单式收购加工,提高市内远洋自捕水产品的本地加工利用率。
2.提升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加快突破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休闲食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等多种产品。支持高端生物产品研发和综合开发利用,谋划建设南极磷虾生物园。鼓励水产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合作,设立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中心等机构。
(四)推动远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综合配套保障能力。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市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海上运输、水产加工、海上加油、市场建设、仓储物流、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公共配套项目、海外保障基地建设等领域的金融扶持力度,改善过洋性远洋渔业融资环境。支持远洋渔业企业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研究组建远洋渔业行业信用国资担保公司,创新实施远洋渔业应收款质押,发展远洋水产品仓单质押、运单质押、远洋渔船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远洋渔船在建工程抵押、物流金融等业务。
2.加强远洋渔业从业人员有效供给。启动国际远洋渔业船员供应中心建设,规范发展劳务中介服务,拓展国内外远洋渔业劳动力供应渠道,进一步探索远洋渔业国际化佣工路子。建设远洋渔业企业经营人员、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三支队伍,加强远洋特殊岗位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构建高校院所、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支持远洋渔业企业与院校合作,定向委托培养远洋专业人才。
3.加强远洋物资供给配送服务。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设,引进大型物流配送企业,组建行业采购平台,打造渔需物料补给体系。支持有实力的远洋渔业企业新建或购置专业油船,拓展海上加油服务。吸纳全国远洋捕捞渔船和远洋辅助运输船到舟山港口加注保税燃油和补给生产生活物资,打造全国最大的远洋渔船补给物料配送中心。
4.提升远洋渔业海上运输能力。支持做大远洋运输配套船队,在市内新建大型冷藏运输船或购置引进方便旗运输船。建立海上运输物联网,提供运费代收代支等服务,推进市内远洋冷藏运输船只整合服务,增强货源组织、到港调度等能力,提高海上运输效能。积极拓展境外水产品运输业务,构建覆盖主要作业公海渔场的冷藏运输网络。
(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合作。
1.推进远洋渔业境外基地建设。支持在主要作业海域建设远洋渔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海上管理、应急救助等功能。建设南美秘鲁公共配套服务基地,支持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渔船主要中转港口设立办事处。支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建设综合性海外基地,重点谋划推进基里巴斯等过洋性海外保障基地建设。
2.扶持过洋性渔业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资源丰富国家等为重点,持续推动远洋渔业“走出去”,在巩固深化阿根廷、乌拉圭、基里巴斯等国入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扩大与太平洋岛国、印度洋、非洲沿岸相关国家的渔业合作,促进远洋企业与入渔国在加工、贸易、劳务、培训、养殖等领域开展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