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洪府办发〔2024〕10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十二届市委第174次常委会会议、市政府2024年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12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产业链现代化“8810”行动计划,抢抓低空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加快探索低空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显著提升南昌市低空经济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能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与省级层面规划衔接,明确发展方向,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低空设施、完善低空服务、丰富低空场景、做强低空制造、优化低空生态,力争到2027年,通航基础设施和飞行环境明显改善,低空制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成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低空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是产业能力显著增强。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制造端,低空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飞行器,形成科技特色鲜明、产业规模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160家,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350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逐步完善全市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联网,建成15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开通100条以上低空航线,基本建成技术先进、软硬结合、融合成网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满足低空飞行各类需求。

三是场景应用不断丰富。以需求激发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管理变革,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低空场景体系,持续拓展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传统应用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载人飞行、旅游观光、航空运动等商业应用场景。

四是低空飞行安全高效。建立完善成熟的低空飞行制度规范,确保军地民空域协同管理机制有序高效运行,实现低空空域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

(二)工作原则

一是统筹布局,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南昌经济水平、国土空间、低空资源和产业基础等各方面优势,统筹推进低空制造和飞行运营双链协同发展,立足江西、面向国内外,系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空域管理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壮大,加强低空应用场景的产品供给,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发展壮大,形成以场景促进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激活场景的良性循环。

二是突出重点,创新发展。聚焦低空产业强链补链,以通用飞机、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低空制造业重点,突破低空产业新赛道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大力推动产业规模整体壮大。以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公共服务为低空飞行运营重点,协调推进社会航空消费服务业发展,实现低空飞行总量逐年稳步提升。

三是防范风险,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低空安全的相关政策,严格遵循低空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要求。坚持低空经济和低空安全同步建设、统筹发展。以系统化、整体化安全观构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综合防御、积极防范的低空经济安全保障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低空产业集聚水平

1.做大做强低空制造产业。支持整机研制,积极引进和培育无人机、eVTOL、新能源通用航空飞机等先进整机制造项目,培育整机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强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及材料配套,深化与航空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争取组建民机公司,推动航空发动机试验试飞基地落户。通过整机牵引,发挥我省锂电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电池等技术路线,加快航空电推进技术突破和升级。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快突破飞控系统、电推进系统、传感器、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优质多元配套企业主体。推动机载、空管等设备开发,瞄准机载装备、地面配套等需求,支持光电、雷达等多功能高性能任务设备研发,发展通信导航监视(CNS)、情报、气象服务等系统设备制造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各开发区、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低空企业招引培育。绘制南昌市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建立低空经济企业数据库。加大力度招引在整机研发、关键部件、先进材料等方面具有核心引领和集聚效应的低空制造链主企业落户,培育一批物流配送、空地保障、城市安全等低空应用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鼓励高技术低空制造企业成长为低空经济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等按职责分工)

3.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和首台套攻关,瞄准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eVTOL等整机研发,主控芯片、三电系统、中小微型发动机、机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飞行控制、低空反制、通信导航、监控管理、组网集群等核心系统,组织实施专利导航。推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支持科创平台、科技企业牵头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促进低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及载体。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飞行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航空研究院、北大南昌创新研究院等高校和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低空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促进eVTOL、特种飞行平台等研制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

5.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构建分类分级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国企带动、社会参与,在全市域范围内加快布局各类无人机起降场(点)、测试场、智能基站、安防监视点、气象观测站、无人机识别、定位、导航、电磁等设施,满足各类低空新兴航空器的起降、停放、充电、飞行、作业等功能。完善路网、电力、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按照全省规划部署,推动通航机场、eVTOL起降场试点建设,鼓励已建成的通用机场完善能源站、固定运营基地(FBO)、维修站(MRO)等地面保障设施建设,拓展功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国资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区、各开发区、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军民航空管部门,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站与无人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为低空用户提供空域、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飞行通信气象监测及飞行过程监管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气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推动低空航路航线划设。聚焦城市低空载人载货运输需求,开展低空航路航线划设研究工作,绘制低空航图,完善全市航路航线网络布局,统筹利用城市和区域低空空域资源,保障低空飞行器有序安全飞行。开展数字化飞行规则、自由飞行模式等低空航路航线智能化研究,探索低空空域融合飞行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政数局、市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低空交通保障能力

8.优化低空空域开放及管理机制。持续跟踪国家政策,对接省直部门,建立省内中低空域优化利用机制,探索低空空域的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简化飞行计划报批流程,为企业争取更多试飞时间,实现军机、民机和无人、有人驾驶航空融合飞行;设立无人机飞行集体空域,用于企业无人机飞行测试及产品演示,并丰富载人载物的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高新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低空运行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市级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平台。配合民航部门,做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制空域划设等工作。落实管制空域地面警示标志设置和巡查等制度,加强防御反制手段,依法打击各种违规飞行行为,并建立健全低空飞行安全与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障全市低空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各开发区、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大力发展测试试验及适航服务。结合南昌市航空基础资源,在通航飞机结构强度、电子机载、发动机、电磁兼容、空中试飞试验等领域完善建设一批试验研发平台。积极建设一批无人机、eVTOL等适航验证、生产检测、应用测试等领域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第三方的检验检测及适航验证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输出能力,形成一批标准成果。围绕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认证/适航、流通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标准需求,制定飞行器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应用标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拓展低空应用多元场景

11.搭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与重点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低空物流配送试点和商贸运输保障服务,建设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体系。鼓励在有条件的园区内探索开展低空运输货运等物流新模式,积极拓展低空航空器的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培育零售、餐饮、医疗物品等低空即时服务需求,加快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未来社区、产业园区、院校、公园、医院等场所开展无人机配送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邮政管理局,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