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铜政办发〔2024〕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铜川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23日
铜川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陕政办发〔2023〕29号)和《中共铜川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的实施意见》(铜发〔2024〕5号)精神,全面提升我市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达到30家,乡村旅游重点镇村达到70家,全市接待游客量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的阶段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耀州窑遗址、玉华宫遗址陈列改造、薛家寨革命旧址展陈等重点文保项目,完成玉华宫肃成院遗址、耀州窑陈炉窑址考古报告编撰。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初步构建多层级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博品牌。(市文化和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配合。以下任务均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配合落实,不再列出)
(二)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创作推出更多弘扬药王文化、耀瓷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的文学、音乐、戏曲、书画等精品力作。大力开拓演艺市场,实现《红色照金》《千金方》等剧目常态化演出,打造地方特色文艺品牌,支持小剧场发展。(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成效,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服务效能,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积极推行错时、延时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创新办好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深化“耀朗读”“益起读”等全民阅读示范活动,着力推进“书香铜川”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全力提升照金、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等高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水平,支持开发建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冰雪运动、生态康养、乡村民宿、文娱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加快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军台岭、耀州古城、娑罗文化园、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点)建设,促进提档升级,规范高效管理运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打造文化旅游新产品。开展文旅资源普查,摸清文旅资源底数,按照串线连片抱团的市场运营思路,策划红色寻根之旅、陶瓷文化之旅、生态康养之旅、冰雪运动之旅、博物馆研学之旅等精品线路,完善提升线路中旅游要素,在“吃”上做文章,研发中医药养生餐、玄奘修心素餐,推广非遗美食、乡村特色美食。在“住”上提品质,积极培育星级酒店和等级民宿。在“购”上下功夫,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打造“铜享好物”系列产品。(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培育文娱演艺新业态。探索编排沉浸式实景演出剧目,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性、区域特点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提升花月荟、秦人村落、书画公园等街区、园区演艺品质,引导专业艺术团体将舞台艺术作品与景区文化相结合,以景区为载体、为舞台,讲好铜川故事,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策划包装扶持一批具有铜川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研发项目,打响铜川文创产品和数字产品品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铜川老字号文化价值优势,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浓,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品牌,支持文化创意街区开发建设,推动铜川文旅企业形成产品设计、制造、营销、代理服务、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明确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方向,强化产业优势。培育具有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打造文商旅名街。加快花月荟、耀州文庙街、王益文化宫商业步行街、宜君宜阳老街等街区提升改造,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支持鼓励各区县举办庙会、集市等消费活动,打造有地域标识和丰富内涵的美食品牌,推动“文化+餐饮+旅游”融合发展。(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配合)
(九)发展会展经济。高规格、高标准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中国孙思邈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博览会,加强展会与论坛、演艺、文化创意等活动融合,增强与产业招商、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提升展会综合效应。支持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企业或协会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发展会展经济。聚焦煤炭、水泥、陶瓷、铝等优势产业,积极引入国家峰会、高端论坛等知名会议活动和上下游配套产业企业落户,实现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做大赛事经济。依托我市资源优势,持续办好冰雪、射箭、篮球、艺术体操等赛事,积极申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每年举办不少于15项重大赛事活动。打造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深化“跟着赛事去旅游”活动安排,规划建设一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户外运动设施,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冰雪经济。谋划推进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创滑雪旅游度假地,持续办好“Hi四季 趣铜川”冰雪旅游季系列活动,加强冰雪旅游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力量组建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培训机构,丰富冰雪运动服务供给。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以赛事引领冰雪经济发展。开展冰雪消费季等商旅文体融合的促消费活动,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市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照金景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快发展康养旅游。推进中医、养生、养老、运动、食疗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各区县康养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突出地域特色,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项目,发展特色旅居养老,打造旅居示范区,丰富生态康养旅游业态,建设康养旅游沉浸式体验项目,提升药王山中医药康养、照金体育康养、玉华宫森林康养、陈炉休闲康养四大康养产品品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照金景区管委会、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全面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千万工程”实施,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推进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鼓励各村镇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发挥我市果业、中药材、畜牧资源等特色优势,支持涉农企业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铜川文旅品牌影响力
(十四)着力培育旅游市场。积极与旅行社对接,落实“引客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