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机报废更新和农业设备设施更新工作方案》的通知
鄂农发〔2024〕34号
各市、州、县农业农村(农机)局(中心),各有关单位:
《湖北省农机报废更新和农业设备设施更新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8月13日
湖北省农机报废更新和农业设备设施更新工作方案
按照《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和《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4〕18号)要求,结合我省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实际和农业设备设施更新需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推动全省农机报废更新和大规模农业设备设施更新。严格按照“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三大标准淘汰旧产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三大方向引导更新产品,加快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标升级,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省、科教强农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执行农机报废更新政策与农业机械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组合配套,实施大规模农业设备设施更新工作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组合配套,打好政策资金与项目资金的“组合拳”。力争到2027年,报废更新老旧农机14万台套,升级育种、育苗、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设备30万台套,改造水稻育秧、蔬菜育苗、食用菌生产、园艺花卉生产等温室、钢构大棚设施50万亩。通过执行政策和实施项目,达到提升“农业产能、农业抗灾能力、农产品竞争力、农业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的目的。
二、继续执行农机报废更新政策
按照《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04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农办机〔2024〕4号)及补充通知要求,加力执行农机报废更新政策。我省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增加省级补贴品种。在国家补贴范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水稻插秧机、农用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机动喷雾(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草)粉碎机、铡草机9种产品外,结合我省实际,新增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植保无人机)、北斗监测终端、旋耕机、微型耕耘机(田园管理机)、烘干机(谷物、茶叶)、粮食色选机6种产品。另行制定《湖北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按程序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实施农业设备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4〕72号)和《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关于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农计财便函〔2024〕127号)要求,对符合银行信贷要求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以下四类农业机械及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给予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支持。
(一)农业机械类。重点是盘活农机存量资产,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提升我省农机产业链完善度。一是依托已有农机产业园(厂房等资产),通过招商引资、资本投资等方式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改建、扩建和迁建,盘活农机制造资产。二是依托已有农机大市场,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构建网络体系,更新农机维修、回收、拆解等设施设备,完善农机服务业态。三是依托已有农机合作社,通过联合、合作等方式构建联合体,更新一批先进农机具,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设施种植类。重点是依托现有资产资源升级改造,集成配套,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一是服务粮食生产,突出水稻育秧中心保产量和粮食烘干中心保安全等工作重点,育秧中心主要是播种、育苗、转运等设备设施更新换代、烘干中心新能源替代改造、数字监测传输改造等,建设一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二是服务种业生产,突出育种实验室仪器设备、育苗基地设备设施和制种基地设备设施及制种专用农机具配套配置。三是服务灾后复产,突出设备设施抗灾能力达标提升和宜机化改造。主要是各类老旧温棚设施及控制类设备,并配套专用农业机械,包括蔬菜、食用菌、药果茶、花卉林草等设施园艺工厂化生产。
(三)设施养殖类。重点是利用养殖企业实力和规模化优势,以旧换新,提档升级,提升规模化养殖场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一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改造更新提升饲喂、防疫、环境控制等设备设施,配套更新粪污处理、病死畜禽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备,以及场用生产农机具配套配置、数字牧场的建设等。二是规模化设施渔场,支持循环水工厂化、陆基工程化、池塘设施化等现代养殖方式改造升级,改造更新提升投饵、环境控制等设备设施,配套更新尾水处理、纳米增氧、水循环等设备设施,以及管护、捕捞等生产作业机具配套配置,数字渔场的建设等。
(四)农业现代物流类。重点是借助产业链建设,高标准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农产品产后处理环节机械化智能化配套水平。主要是粮食烘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产线,以及农产品烘干、分选、仓藏、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场地生产作业机具配套升级,冷链运输专用化数字化改造配套,全面完善“产供储加销”的产业链体系。
四、开展农业设备升级换代行动
(一)农业设施大棚升级。全面掌握设施大棚基本情况,制定年度提升计划。结合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利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蔬菜生产主体改造或扩建蔬菜生产大棚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设施。报废更新一批非标和老旧设施大棚,提升改造一批抗灾能力强的设施大棚,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设施大棚。
(二)水稻育秧中心升级。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和粮食大面积提单产行动,在水稻生产大县进行水稻育秧中心高标准改造升级,推进播种、育苗、转运等设备设施更新换代。报废更新一批小型育秧中心,升级改造一批中型育秧中心,建设一批全智能化育秧中心,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用地资源,提高规模供秧能力,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三)粮食烘干中心升级。在55个粮食主产区,联合粮食系统,在粮食生产的合作社和收储、流通、加工企业进行粮食烘干中心配套升级改造。主要是改造清洁节能系统,配套购置烘干塔、移动烘干机和场地作业机具,配套建设智能化仓储设施,扩大烘干品种和日烘干能力,满足粮食产后应灾保质的需要。
(四)现代农业物流建设。结合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对各地已建的农业设施,实施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