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松原市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松政办发〔2019〕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松原市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8日

         

  (此文公开发布)

  松原市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号)、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交运发〔2018〕142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落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8〕55号)有关要求,加快优化调整我市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实现全市货物运输结构基本优化,铁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稳步提高。与2017年相比,全市铁路货运量增加35万吨,增长10%,主要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长春货运中心松原、扶余等营业室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增长20%。

  二、主要任务

 (一)铁路运能提升行动。

  1.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能源通道和枢纽建设。加快扩大松原区域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努力构建快捷、智能的现代化铁路网络,进一步畅通松原货运和客运融入东北与周边城市群无缝衔接的渠道。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县与县之间的联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通以及与省外城市的无缝衔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参与,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支持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煤炭、粮食、化工等以大宗货物产销为主的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谋划推进松原市瑞禾仓储物流公司新建铁路专用线项目,打通铁路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重点优化煤炭、粮食、化工、化肥等货类的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引导粮食企业组织备货,充分利用粮食装车大点,组织直达运输。进一步提升嘉吉生化、热电厂等粮食加工企业和能源消耗大户运输组织效率,组织开行入关“点对点”直达班列,提高远程运输的时效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4.深化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提升。完善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机制,增强铁路部门灵活应对市场价格变化的能力,不断优化和促进运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对增运目标市场的保障能力。深化大客户战略合作,推进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松原各营业室与粮食、化肥、水泥等重点运输大客户企业和物流园区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大力推进物流总包业务,通过整体打包、量价捆绑、各物流环节价格联动、两端让利等措施,增加铁路市场竞争力。加强铁路货运收费管理,清理无效环节和收费,规范铁路专用线代维收费、铁路两端短驳服务收费等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实行“一口报价、一票核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公路货运规范行动。

  1.强化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深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吉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交联发〔2018〕21号)要求,配足警力与执法人员,在普通公路、货运源头等区域全面实施联合执法,严格规范查处车货总重量超过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确保我市公示的4个路警联合执法固定检测站执法常态化。加大对大宗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执法力度,做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的运营管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国省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布局,在农村公路重要节点设置限高限宽保护设施。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每年检查梳理一次辖区重点货源企业,上报辖区政府公布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名单,建立源头治超巡查制度,强化重点货源单位检查,发现违法违章,按照规定严格处理,强化与重点货源企业主管部门的货运源头联合执法,确保不出现源头超载超限。加强科技治超,运用技术手段加强货运源头监管,加快车辆信息、执法信息交换和共享,做好超限超载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统计汇总工作,严格执行公路治超“黑名单”制度,落实“一超四罚”,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规范营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办理,杜绝非法改装车辆进入市场运营,加大对已经取得道路运输证营运车辆非法改装违法行为检查,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到2020年年底,全市普通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参与,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巩固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成果,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货物运输罐车、超长平板半挂车、超长集装箱半挂车治理工作。做好既有营运车辆情况排查,建立不合规车辆数据库和台帐,引导督促货运企业制定车辆退出计划,并按企业制定计划逐步注销,加快更新淘汰不合规车辆。加强新增车辆的准入管理,推广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探索应用中置轴汽车列车、轻量化挂车,加快淘汰落后运能,促进标准化车型更新换代。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不合规车辆退出任务,货运车型标准化率比例大幅提升。〔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推进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培育前郭通达物流公司运营模式的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并开展运行监测工作。鼓励引导“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专线整合”“互联网+大车队”管理等新模式、新服务,外地“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入驻本地开展服务。支持引导无车承运、大型货运企业、物流园区建立企业物流联盟,并加入全省物流企业联盟。鼓励支持无车承运、甩挂运输、企业联盟等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整合分散经营的中小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业户。支持大型道路货运企业、物流园区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加盟连锁等方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链条,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市交通运输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三)多式联运提速行动。

  1.加快联运枢纽建设和装备升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吉图”发展战略中的物流通道建设,推进松原瑞禾物流园区功能建设,鼓励支持沈铁三江港开展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铁路物流基地、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航空转运中心等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分拨中心进驻物流园区集中处理邮件、快件,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拓展松原站、扶余站等高铁站的快运服务功能,完善货运配套设施。有序推进松原查干湖机场货运功能建设,拓展完善机场货运服务功能。大力推广标准化装备和集装化运输,鼓励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农副产品仓储等大型企业应用集装箱、托盘、集装袋等标准化装载单元,促进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装备应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促进化工、粮食收储、化肥、木材加工企业开展公铁联运,推进粮食深加工产品的集装箱公铁联运。支持各地开展集装箱运输、全程冷链运输和参与电子商务快递班列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创建。指导基础条件好的大型物流、无车承运等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积极参与国家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工程。〔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推动跨境寄递及国际运输发展。支持“松原制造”、农林特产品通过寄递渠道“走出去”。鼓励邮政企业开展国际小包业务。积极支持吉林省华扬运输公司对蒙古国的国际运输。〔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四)城市绿色配送行动。

  1.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积极开展松原市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作,完善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和城市配送网络节点及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发展城市配送车辆,建立配送信息平台,创新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以松原盛和配送企业为依托,推动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城乡高效配送。探索建立城市配送车辆分类管理机制,出台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制度,保障配送车辆的城区通行与停靠需求。加大对示范项目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等支持力度。〔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力度。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新能源汽车运营补助、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奖励等各类政策。出台加快推动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优先上牌、简化办证程序。出台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通行优惠政策,引导物流配送企业优先使用合格新能源车辆。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运营补贴机制,降低使用成本。在重点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机场等推广使用电动化、清洁化作业车辆。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超过50%。城市公共充电桩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加大用地、资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能源局、市邮政管理局、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推进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充分发挥松原铁路西货站既有站场资源优势,完善干支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创新运营组织模式,打造“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提高城市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中公铁联运的比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五)信息资源整合行动。

  1.加强公共信息交换共享。依托综合交通大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