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新基建“761”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政办明电〔2020〕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四平市新基建“761”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29日
四平市新基建“761”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吉政发〔2020〕6号),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内容和目标
新基建“761”工程从2020年开始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主要内容: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按照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的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聚焦补短、补断、补缺,实现成网、组网、联网,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全市新基建“761”工程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49个,总投资666.9亿元。
二、工作任务
(一)智能信息网。实施5G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四平城区654个5G基站建设,其中移动公司333个,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合建321个,实现城区5G网络覆盖。到2025年,实现全市各县城、乡镇5G室外基本联系覆盖。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多领域数据中心建设,实施四平市大数据(灾备)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吉林祥云”云网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以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建成涵盖全市的数字政务基础云资源,构建支撑全市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的应用平台、系统和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全市各级政府各类公共数据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实施梨树县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双辽市“智慧大厅”等建设项目。深入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和运营平台,最大限度的整合汇集政府各部门(部门内各系统)业务数据、视频数据、社会数据、物联网数据、互联网数据,利用AI智能算法,构建城市物联基础设施,实施我市“城市超脑”“智慧伊通”“智慧梨树”等建设项目。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引导企业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工业互联网建设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软件产业生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夯实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基础,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实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通信、广电网络,持续完善基础公共移动网络和光纤宽带接入网络覆盖,推进千兆宽带入户示范,实现各地区主要城区具备按需接入千兆光纤宽带能力。逐步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支持IPv6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入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模式转换,构建城市物联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市政数局、市工信局、市通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路网。加快铁路网络建设,谋划建设四平至通化客运专线,实现有效连接的网络化铁路运输格局。加快公路网络建设,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网,建成国道牙四公路(G232)桑树台至四平段、国道抚公公路(G504)营城子至伊通段、省道秦八公路(S512)东辽河至小城子镇段、双辽市公铁立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市管主要交通建设项目,建成县道叶马公路二龙湖至叶赫段建设项目。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重点整治“畅返不畅”农村公路,到2025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15公里,实施安防工程300公里,改造危桥20座。优化机场布局,全面推进四平军民合用机场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关于空军四平机场实行军民合用有关问题协议书》的工作进度,尽快完成立项审批工作。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围绕补齐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产业短板,加快推进东北成品油交易市场、北方万邦·东北农产品物流园、万通建材物流产业园、四平市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和伊通县优质粮油产业化示范推广建设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和招商力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水网。加大四平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内3条重要河流治理、10条中小河流治理,除险加固3座病险水库,基本完成梨树灌区、双山灌区等灌区项目改造工程。配合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具备通水能力。实施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域内东辽河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湖连通、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城乡一体化和规模化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水厂及供水管网类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全面保障供水安全。推进33.5万亩高标准农田(含高效节水灌溉任务4万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四)电网。强化市域骨干网架,完善市域骨干网架,形成以2座或3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220千伏电网双环网分区运行结构。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建成城乡统筹、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电网。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新建9千个充电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十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四平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五)油气网。加快推进油气长输管网建设,推进建成中俄东线双辽段天然气管道、伊通天伦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长输管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加油站布局建设,基本形成健全的成品油零售终端网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六)市政基础设施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网建设,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市区内和各县(市)自来水厂扩建及改造,改造老旧及渗漏严重的水管网,完善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推进第一净水厂、第四净水厂加快建设。加快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市区内排水管网达到310公里。加快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填补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空白区域,加强再生水应用,增加再生水利用规模达到7万立方米/日。污水管网改造、建设长度达到92公里。加强城镇燃气安全保障,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市区居民用户燃气设施“阀、管、灶”改造,十四五期间,全市天然气年供气量达到10000万立方,改造与新建燃气管网60公里。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优化配置垃圾焚烧、填埋处理资源。提高城市供热保障能力,支持新能源供热发展方向,推进一次网、二次网改造。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强城市“断头路”、街巷微循环系统等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干支路网、快速路网和干线公路衔接,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场。(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七)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教育方面,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建设。谋划建设幼儿园项目9个,义务教育项目6个,高中教育项目2个,中等职业教育2个,进一步补齐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短板。卫生方面,突出卫生应急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健康扶贫、妇幼健康、公共卫生、中医药传承等方面建设,重点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心血站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我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民政方面,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农村公益性养老服务和市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乡镇养老服务机构整合改造,重点推进四平市综合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服务便捷、保障有力的社会服务体系。文旅广电方面,围绕全省旅游“双线”空间布局、《四平市产业布局行动纲要》和“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谋划建设叶赫部城址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体育方面,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扩大体育场地数量,方便群众进行公共体育活动。重点谋划建设四平市体育场、四平市游泳馆、四平市体育训练中心、四平市滑冰馆等四个主要场馆,进一步夯实我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事业全面进步。(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四平市新基建“761”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听取推进情况汇报,统筹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建立项目谋划储备、项目调度、问题协调等推进机制。市直各相关行业部门制定全市本行业(领域)专项行动方案,各专项行动分别建立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指导服务,协调推进专项行动方案顺利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