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西省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发改经贸发〔2022〕88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省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晋发〔2021〕67号)精神,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山西省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此页无正文)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3月16日
(此文主动公开)
山西省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深化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聚焦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出实招、见实效,增强企业获得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1.物流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到2025年,全省物流总额达到5万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物流业总收入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4%左右,物流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确立。
2.物流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基本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货物周转量突破8000亿吨公里,航空货运吞吐能力突破10万吨,培育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
3.物流组织效率不断提升。全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低3至4个百分点。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公铁联运量达到5.6亿吨,铁水联运量达到3.5亿吨,快递业务量达到9.5亿件。
4.物流服务品质得到增强。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物流国际化运营组织水平和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物流布局
1.强化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以推动山西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加大力度强化太原、晋中、大同、临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中鼎物流园、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大同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为载体,强化资源聚集整合,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以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为基础,优化布局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末端网点,强化物流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提升我省物流运行效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2.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务完善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和制造业、农产品、快递、医药、大宗商品等五类专业物流基地,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推动物流枢纽、示范园区、专业基地深化“六新”发展、多业融合、“机器换人”,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创新试验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3.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在全省80个县、11个县级市,同步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2022年底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实现“一特色三标准”目标,即每个县(市)培育形成一种符合实际的农村寄递物流模式,择优遴选出牵头运营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合作实行共同配送;每个乡(镇)新建或改造提升一个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强化中转功能;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标准化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点;保证行政村每天一频次以上标准化寄递物流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
4.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推进“公转铁”,将铁路运输比例由60%提升至80%。持续深化中鼎、方略和经纬通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培育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切实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递换装便捷性,提升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质量,打造山西中欧班列品牌。(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中铁太原局公司)
(二)强化物流通道建设
5.强化铁路、公路通道建设。以智能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我省铁路和公路网建设水平,围绕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收费站及沿线可利用的土地、设施等资源,在全省合理配置区域分拨、城乡配送、供应链服务等物流服务功能,与相关社会物流节点之间实现有机联动,打造覆盖全省的智慧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强化提升大秦线、瓦日线等现有铁路网络运能,对接中欧班列出境口岸和天津、秦皇岛、日照等港口,提升我省大宗货物运输效能。(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中铁太原局公司)
6.提升航空物流通道建设。以太原、大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太原、大同航空口岸高水平建设,对标航空物流发展先进省(市)经验,全力发展临空经济,大力培育航空物流运营主体,多措并举部门协同,加快完善山西航空口岸体系,构建区域航空快速运输通道。(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
(三)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
7.开展物流与制造业融合试点。评定一批两业融合标杆企业,总结推广适合山西产业特点的两业融合示范做法和案例。探索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的现代供应链模式,推动主要制造业领域物流效率明显提升。(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8.推动物流与农业融合创新。重点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以生鲜肉类和果蔬为重点,加强产地预冷、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销区冷储等冷链设施建设,推广冷藏集装箱、保温箱、冷藏车等标准化装备。建设一批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保障粮食储备充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
9.促进物流与商贸业融合发展。围绕太原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电商平台,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建设前置仓等,构建适应电商发展的物流服务体系。总结推广太原市快消品、家居、医药供应链经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10.发展平台经济。支持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打造国家级煤焦钢、化工、建材等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发展期货、指数经济等新交易模式。依托华远陆港、快成物流、全球蛙、跨境通等本土企业,积极发展网络货运、数字零售、跨境电商等千亿级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
11.发展枢纽经济。支持华远陆港集团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核三港五园”重大物流载体,发展陆港型枢纽经济,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规模化发展。(责任单位:华远国际陆港集团)
12.培育产业供应链平台。推动平台经济与产业深入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产业供应链平台,通过省级技术改造资金、省级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商务厅)
(四)持续培育骨干企业
13.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强化对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山西中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穗华物流园有限公司、山西省邮政分公司太原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推动A级尤其是4A、5A级物流企业量级增长。鼓励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加强联合,提升我省物流业企业整体竞争力。(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
14.对接对标国内一流企业。引导鼓励省内企业加强与国内一流物流企业加强对接,支持其在山西整体布局分拨、配送、采购等区域性中心,促进企业间业务互补和资源共享,带动提升我省企业整体性提升运营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
15.开展仓储智能化试点示范。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推广应用自动分拣、智能搬运和装卸、智能投递等智能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降低仓储管理成本。评选一批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
(五)加快物流信息化转型
16.加快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发展。以推动山西省首批智慧物流信息示范平台发展为引领,以鼓励和引导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衔接、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为重点,大力提升企业物流作业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物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数字赋能。(责任单位:省工信厅)
17.加快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加强部门联通,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加快铁路、公路、航空、邮政及市场监管、海关等物流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信息数据服务水平。探索推动全省物流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信息的共享,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责任单位:省工信厅)
(六)强化物流标准化建设
18.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以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和安全等标准制修订为重点,调动企业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积极性,推进重点物流企业参与专业领域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化试点工作。发挥山西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强化提升物流地方标准供给质量,加大标准宣贯力度,为畅通产业链条提供支撑。(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19.推广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应用。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从物流领域向制造业领域延伸,鼓励制造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装载单元,促进托盘、包装箱等的标准化和衔接配套,推动标准装载单元的循环共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七)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
20.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跟进落实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工作,进一步优化大件运输许可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行效率。精简归并物流领域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优化物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服务。实施“三个一工作方式”,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办、掌上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进一步增强群众办事体验度。推动建立货运车辆跨省异地年审和检测。(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21.改革快递企业设立审批备案制度。进一步简化快递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备案手续,完善末端网点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确认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脱钩政策。认真落实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有关应急管理机制。(责任单位:省邮政管理局)
22.规范行使道路行政权力。按照道路交通行政权力清单,规范行使公路货运执法权,按照路警联合执法程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