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杭政办函〔2012〕246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 杭政函〔2016〕42号)规定,自2016年3月27日起全文废止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2010〕22号)和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 ( 浙政办发〔2010〕103号
)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中共杭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12〕1号),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中的作用,以推进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拓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统筹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建设体育强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杭州作出贡献。
二、重点任务
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发展,促进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托已有的资源条件,以运动休闲基地为亮点产业,健身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亮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带动体育产业结构全面升级;重点扶持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培训业,以竞赛表演业带动体育中介服务业发展;通过市场调节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加快发展体育彩票业。努力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体育产业布局。
(一)全力打造运动休闲基地(公园)。
积极整合体育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扩大、壮大地方特色运动休闲项目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体育产业集群化或集团化发展。继续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暨富阳运动休闲产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淳安国家级运动休闲基地,打造和提升西溪气功太极拳休闲基地、余杭双溪运动休闲基地、桐庐运动休闲户外拓展基地、湘湖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公园、西湖三墩伯俊马会运动休闲基地等具有时代特点的运动休闲产业基地(公园),实现各区、县(市)均拥有1个以上运动休闲基地(公园)的目标。
(二)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
通过广泛宣传,培养群众科学的体育健康意识,引导大众体育健身消费。加强体育健康产品的资源整合,推出体育健康特色产业。在保证基本体育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体育健身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健身需求。充分发挥杭州健身服务示范企业的优势,制定并推行杭州健身服务业星级评定标准,加强对已有健身服务企业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提高健身服务企业的发展质量。积极落实健身服务企业税费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
(三)努力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充分发挥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积极作用,采取政府补贴赛事活动等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承办驻华外交使团体育休闲系列赛、WEM世界电子竞技大师赛、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暨“冲浪中国”嘉年华、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京杭大运河杭州站)暨海峡两岸舞龙精英赛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地域特征和品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四)扶持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
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市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先进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努力提升本土品牌,促进杭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创建杭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为抓手,重点扶持赛艇(游艇)、龙舟(海钓船)、帆船、轮滑、羽毛球拍(网球拍)、乒乓球(羽毛球)、传统武术(棋类)器具、运动服装(运动鞋)、高尔夫推车、钓鱼器材、场馆设施和健身器材等制造企业。培育和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示范企业的品牌产品,促进示范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努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打造名品、精品和拳头产品。
(五)推进体育彩票业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4号)和《
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令第67号),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体育彩票基础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深入挖掘体育彩票的文化内涵,加大体育彩票公益性宣传力度。拓展体育彩票销售覆盖面,重点向乡镇农村、城区新建居民小区扩展,开拓体育彩票新的销售增长点。创新体育彩票新玩法,开发新品种,加强对理性投注彩票的引导和宣传,展示体育彩票的公信形象,确保体育彩票业健康发展。
(六)做大做强体育本体产业。
充分发挥体育本体产业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在公共服务、市场培育、多元投入等方面积极创新,拓展发展项目,延伸相关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积极申办洲际性综合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和重大单项国际赛事,发展“赛事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整合体育产业相关扶持资金,并以项目资助、贴息等方式,利用文化创意、技改、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特色潜力行业等专项资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赛事专项引导资金纳入各级体育部门年度预算,通过专项引导资金、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专业团体或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体育品牌赛事。有条件的区、县(市)应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