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芜政办秘〔2017〕1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芜湖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7年6月9日
芜湖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现场会精神,加快我市电子商务进农村步伐,根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方案的通知》 (
皖政办〔2017〕2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战略机遇,把电子商务进农村分别纳入全市“构建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和“三农工作体系”之中,按照“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思路,加快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一中心、五体系”,实现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三个全覆盖”,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改善农民消费体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整合与协作;政府将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提供服务、加强监督等举措,营造良好环境。
(二)坚持统筹规划、创新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引擎,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以
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摸清家底、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因县施策,突显优势,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和新经验。
三、实施路径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三个全覆盖”,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镇)村网点全覆盖,以加快建成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一中心、五体系”(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村电子商务网点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综合保障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探索农村
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化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工作目标
到2017年12月底,市辖4县各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全市共设立567个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400个、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5%以上。
到2018年4月底,全市力争创建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先进县、6个以上电子商务特色小镇、26个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在全市实现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电子商务物流配套全覆盖、乡(镇)村网点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在解决买难卖难、创业增收、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现有各县电子商务基础和发展趋势,对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无为县:2017年12月底前,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成19个乡级、22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覆盖;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50个,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5%以上。2018年4月底前,建设3个以上电子商务特色小镇、10个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力争创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先进县。
芜湖县:2017年12月底前,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成5个乡级、8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覆盖;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00个,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5%以上。2018年4月底前,建设1个以上电子商务特色小镇、6个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力争创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先进县。
繁昌县:2017年12月底前,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成6个乡级、7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覆盖;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0个,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5%以上。2018年4月底前,建设1个以上电子商务特色小镇、4个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力争创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先进县。
南陵县:2017年12月底前,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成8个乡级、15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覆盖;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00个,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5%以上。2018年4月底前,建设1个以上电子商务特色小镇、6个以上电子商务示范村;力争创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先进县。
五、重点任务
(一)完善道路基础,推进道路顺畅、网络覆盖。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网络,满足电子商务物流需要。(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人民政府)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广泛应用,2017年底前确保100%以上行政村通光纤,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息办)
(二)完善平台基础,推动平台搭建、网点辐射。力争引进1至2家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搭建平台、拓展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粮食局)]鼓励整合知名电子商务和当地相关企业的运营中心、服务中心等,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资源有效利用与对接,每个县要建设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综合信息、业务咨询、行业统计、营销策划、人员培训、创业孵化、视觉文创和金融等综合服务。引导商贸(电子商务)、供销、邮政(快递)、文化、旅游等资源整合利用,促进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加快建设以商品销售和代购、缴费充值、代订票务、代收代发快递等为基本功能、“线上线下”融合、“一网多用”,并逐步拓展为商务、政务、服务等一体化乡(镇)村网点。[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市商务局(粮食局)、市供销社、市文化委、市邮政管理局]
(三)完善物流基础,实现物流快捷、仓储配套。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享”的原则,推动商贸(电子商务)、供销、交通、邮政(快递)、气象等相关资源整合,促进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仓储配送物流设施共享衔接。鼓励建设多站点合一、协同发展的县、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争取“村村通快递”。加快建设适应农村产品网络销售的冷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市商务局(粮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市气象局]
(四)完善品牌基础,实施品牌塑造、质量可靠。积极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及网销产品商标注册,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工业品、民间工艺品、乡(镇)村旅游产品等品牌建设。强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环节管理,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加强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执法监督、技术推广等体系和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农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