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台州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全文废止】
台政办发〔2020〕3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2年8月26日)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对市外优质创新资源吸引力,促进我市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
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 (
浙发改经合〔2020〕89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营经济总部城市,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作出台州贡献。力争到2025年,我市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企业总部数量达300家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培育一批企业总部。
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总部认定全覆盖,鼓励引导其扎根本土、做优做强。聚焦先进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商贸业、酒店业、邮政快递业、物流业等我市重点产业,支持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本土企业,积极拓展异地业务,通过资本运营、战略合作和企业重组等方式,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认定企业总部200家以上。
(二)招引一批企业总部。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研发设计、5G、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总部企业的引进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投资动向,大力引进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争取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实现总量突破、能级提升。充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争取更多在外台州商人回台州设立综合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力争到2025年,招引落地企业总部达100家以上。
(三)建设一批总部集聚区。
结合本地产业基础,积极构建产业生态系统,高起点谋划建设一批总部经济基地,引导企业总部向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高端产业平台集聚,提升总部经济承载能力。中心城区要依托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等功能区块,打造台州总部经济发展高地。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产业基础,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业性总部基地。重点谋划一江两岸总部经济集聚区、浙商回归总部园区、上市公司总部园区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提升椒江、临海、温岭、玉环等地总部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总部经济认定标准和程序
总部经济认定标准分为存量性企业总部标准、增量性企业总部标准和其他企业总部认定标准。存量性企业总部标准和增量性企业总部标准,按照企业属地类型,分为企业型总部和机构型总部。
企业型总部是指,在台州市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对其投资机构拥有控制权或行使管理权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机构型总部是指,市外境外企业在台州市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在两个(含)以上地级市区域内提供管理决策、资金管理、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研发、培训等服务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包括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
(一)存量性企业总部标准。
已在台州市内持续经营1年(含)以上的存量性企业,在施行期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认定企业(机构)型总部:
企业型总部,上年末净资产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在台州市外拥有2个(含)以上子公司或分公司。
机构型总部,上年末净资产达到250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在台州市外拥有或被授权管理2个(含)以上子公司或分公司。
(二)增量性企业总部标准。
从市外境外引进的增量性企业,在施行期内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认定企业(机构)型总部:
企业型总部,上年末净资产达到250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在台州市外拥有2个(含)以上子公司或分公司。
机构型总部,上年末净资产达到125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在台州市外拥有或被授权管理2个(含)以上子公司或分公司。
(三)其他企业总部认定标准。
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设立的区域性或功能性机构,其企业注册、税务登记和统计关系均在我市的,可予以直接认定。
工业互联网、研发设计、软件服务、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管理咨询等我市亟需重点培育或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新兴业态企业上年末净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其他条件同前述标准)的予以认定。
(四)认定程序。
企业总部的认定,按下列程序进行:
1.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向注册地相应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相应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同级发展改革部门;
2.注册地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核验,并报市发展改革委;
3.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报领导小组审定,并向社会予以公告;
4.符合省级企业总部标准的,由市发展改革委转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核;
5.为简化申请、核验、报送、公示、公告等程序,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全流程实行网上办理。
四、总部经济支持政策
(一)“新引进”奖励。
新设立或新迁入我市的企业,经认定为企业总部的,可申请“新引进”奖励。
1. 开办落户奖励。实到注册资本在1250万元(含)至1亿元、1亿元(含)至5亿元、5亿元(含)以上的,在资金到位后,分别按注册资本给予1%、2%、3%补助。单户本项累计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以上开办奖励资金自认定为企业总部年度起,分3年按40%、30%、30%的比例兑现。机构型总部按企业型总部标准的80%执行。若企业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应全部退还奖励;若企业降低注册资本,应退还相应比例奖励。
2.办公用房补助。购买或新建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实际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自认定当年起3年内分期兑现到位。自行租赁办公用房的,根据实际租赁自用面积,3年内每年按照年度租金(市场评估价)的50%给予补助;租用当地政府指定办公用房的,3年内每年按照年度租金的100%给予补助;累计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机构型总部按企业型总部标准的80%执行。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享受补助期间出(转)租或改变用途的,应当退还已获得的补助。
(二)经营贡献奖励。
经认定的企业总部,根据对地方综合贡献情况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更新、扩大生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等。
1.存量性总部企业的经营贡献奖励。企业型总部自认定后第一个会计年度起,按在本地形成的地方综合贡献增长幅度给予奖励。与前3年地方综合贡献最高年份对比(如不足3年的,则与地方综合贡献最高年份对比),增长20%(含)至40%,按增量的60%给予奖励;增长40%(含)至60%,按增量的70%给予奖励;增长60%(含)以上,按增量的80%给予奖励。机构型总部按企业型总部标准的60%执行。
2.增量性总部企业的经营贡献奖励。企业型总部自认定当年起,按对地方综合贡献,前3年给予80%的奖励,后3年给予50%的奖励。机构型总部按企业型总部标准的60%执行。
(三)能级提升奖励。
1.领军奖励。经认定的总部企业,首次被认定为浙江省企业总部,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首次被评定为浙江省企业100强(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全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世界企业500强(福布斯)的总部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按从高不重复原则享受。
2.提升奖励。对于实际履行总部职能但属于分公司性质的企业改制为子公司的,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给予500万元奖励,分3年按40%、30%、30%的比例兑现。功能型总部企业由单一职能发展为具备三种及以上职能或转变为综合型(区域型)总部企业的,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新引进的区域型总部企业升级为全国总部、亚太区总部和全球总部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奖励。
3.兼并重组奖励。鼓励总部企业开展并购、整体引进、战略合作等多种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发展能力。对总部企业并购资金额超过2000万元、并购后取得绝对控股权的,按照实际并购资金额给予1.5%的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