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
济人社发〔2018〕10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2019年12月5日)规定,继续实施。有效期至2023.2.10
各区县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
创新创业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
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济发〔2017〕16号)部署要求,更好地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营造有利于
创新创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
(一)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正式工作人员中,聘任在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国家、省和市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
创新创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下列人员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1.从事涉及国家秘密、国防安全等工程和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
2.从事涉密、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
创新创业的人员;
4.国家、省和我市有禁止性规定的人员。
二、
创新创业方式
(一)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事业单位可采取选派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的方式,参与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创新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二)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确保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兼职创新,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
(三)离岗
创新创业。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以下简称“离岗创业”)。
(四)设置创新型岗位。事业单位可根据创新工作需要设置开展科技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岗位(以下简称“创新型岗位”)。
三、人事管理
(一)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
1.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应当签订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工作期限、报酬、奖励、发生争议处理等权利义务;也可签订协议,约定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形成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以及成果转让、开发收益等知识产权保护事项。
2.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及挂职协议或参与项目合作协议变更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合同,约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资待遇等。
3.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与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竞聘、考核奖励、培训等方面权利。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期间取得的相关工作业绩和成果等,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项目申报、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
4.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半年以上,由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企业出具年度考核意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确定考核结果。
5.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期满,专业技术人员应按期返回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工作,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业绩突出的人员在岗位聘用时予以倾斜;期满所从事工作确未结束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三方协商一致可以续签协议。
6.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协商一致,自愿流动到企业工作的,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
1.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经批准兼职创新的,事业单位应当与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依法依规对兼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安排、绩效考核、兼职收入、福利、社会保险、保密义务、知识产权归属、发生争议处理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2.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经批准在职创办企业的,创业项目涉及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科研成果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企业应当签订协议,依法依规明确权益分配等内容。
3.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项目申报、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
4.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自愿流动到兼职单位工作,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期间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离岗创业
1.担任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含“兼职”人员),须按规定辞去所聘(任)领导职务后,以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离岗创业。
2.事业单位应当与离岗创业人员订立离岗创业协议,就离岗创业事项、离岗期限、社会保险、保密、收益分配、知识产权、成果归属、离岗期满返岗工作相关事宜、违约责任处理、发生争议处理等内容进行约定。
3.离岗创业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离岗创业期间保留人事关系,人事档案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保管,工龄连续计算。离岗创业人员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须于离岗创业期满前30日向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后,双方续签延长约定时限的协议,最长不超过3年。离岗创业期间,事业单位不得以离岗创业为由解除其人事关系。
4.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离岗创业期内出现聘用合同到期情形的,经事业单位和离岗创业人员协商,聘用合同期限可按约定的离岗创业期限顺延。如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离岗创业申请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其保留人事关系年限不得超过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限,达到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首次办理离岗创业时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离岗创业期限可延长至退休。
5.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期间,本人提出与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应当依法解除聘用合同。离岗创业期间或期满愿意返回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应提前30日向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安排工作,如无相应岗位空缺,可暂时突破岗位总量聘用,并逐步消化,相应变更聘用合同。
6.离岗创业期满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返回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解除聘用合同,终止人事关系,办理相关手续,并按规定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自愿流动到企业,本人提出与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应当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7.离岗创业人员由事业单位和所在企业共同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离岗创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建立相应的联系管理办法,定期了解
创新创业项目进展情况。离岗创业人员要自觉服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核,定期向事业单位报告
创新创业和履行约定情况,保持经常性联系。
8.离岗创业人员应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报告创业情况,所在企业提出年度考核建议,考核档次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确定。创业业绩突出,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档次的,不占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考核优秀比例,符合相应条件的,给予表彰奖励。年度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档次的,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决定离岗创业人员停止创业,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相关规定处理。
9.离岗创业期间,离岗创业人员执行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职称评审、培训、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离岗创业期间取得的相关工作业绩和成果等,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项目申报、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对离岗创业人员离岗期间空出的岗位,确因工作需要,经同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聘用急需人才。
10.离岗创业期间,发放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如遇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的调资政策执行);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档次的,每年正常增加薪级工资;保险缴纳基数按照档案工资中统筹内项目执行。
11.离岗创业期间,离岗创业人员依法继续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离岗创业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所需经费,由事业单位和离岗创业人员协商确定。
12.离岗创业人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如遇撤销、合并、转制等改革,应当书面通知离岗创业人员返回参加改革。
13.离岗创业人员离岗创业期间违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相关规定的,按照《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处理。
(四)设置创新型岗位
1.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型岗位,按岗位设置规定调整岗位设置方案。调整岗位设置难以满足创新工作需要的,可突破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2.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明确细化创新型岗位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任职条件要求具有与履行岗位职责相符的科技研发、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能力和水平。
3.创新型岗位人选可以通过内部竞聘上岗或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产生。
4.事业单位应当与创新型岗位聘用人员订立或者变更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内容应当符合创新工作实际,明确合同期限、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合同变更、终止和解除的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约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
5.事业单位根据创新工作实际,可探索在创新型岗位实行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便于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开展创新工作。
6.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应当向在创新型岗位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创新型岗位工作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取得的技术项目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科研社会服务成果等,按照有关规定作为职称评审、考核奖励、项目申报、岗位竞聘、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
7.事业单位可以设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海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兼职,也可以聘用已退休的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人才。
8.事业单位可按规定为流动岗位聘用人员发放劳务费。
9.事业单位应当与流动岗位人员订立协议,明确工作期限、内容、时间、要求、条件、报酬、保密、成果归属等内容。
10.流动岗位聘用人员居住地不在同一城市的,可按规定申请住房补贴,可以申请异地医保、单位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等待遇。
11.流动岗位聘用人员可以聘用单位名义申报科研项目、资金资助、荣誉表彰、奖励等。聘用协议终止或解除的,项目和资金等留归项目申请单位。
12.流动岗位人员通过公开招聘、人才项目引进等方式被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的,其在流动岗位工作业绩可以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市外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市事业单位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应聘到创新型岗位和流动岗位,由其从事
创新创业工作的事业单位按规定给予工作补助和相应的住房补助。
四、办理程序
(一)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
1.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人员向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申请表》(附件1),报所在事业单位研究。
2.经所在事业单位同意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将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情况在事业单位内部公示,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经调查核实不影响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的,办理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相关手续。
3.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期满,填写《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终止申请表》(附件2),向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研究批准同意后,终止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
(二)离岗创业
1.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持有的专利、科研项目或成果,与意向企业对接洽谈或形成创业企划。
2.离岗创业人员向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申请表》(附件1),报事业单位研究,经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研究批准同意后,将离岗创业情况在事业单位内部公示,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经调查核实不影响离岗创业的,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3.经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同意,离岗创业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离岗协议,同时相应变更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4.离岗创业期满前,离岗创业人员要求返回事业单位工作的,或期满后申请延长离岗创业时间的,须于离岗创业期满前30日向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终止申请表》(附件2)或《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延长离岗创业申请表》(附件3),经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五、有关要求
1.各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指导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落实文件要求,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为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
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政策规定,研究具体措施,做到真正切实管用,指导事业单位做好
创新创业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化解。事业单位要通过完善聘用合同、强化考核等具体举措,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每年9月30日前,将
创新创业人员情况及总结材料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和同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研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问题及时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反馈。
2.除高校、科研院所之外的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我市
创新创业要求的,也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认定后也可享受上述政策。
3.本细则自2018年8月29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3年2月10日。国家、省和我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件:1.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申请表.doc
2.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终止申请表.doc
3.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延长离岗创业申请表.doc
4.济南市高校科研院所等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情况统计表.doc
市委组织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2018年8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的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18-09-03
8月29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济人社发〔2018〕104号),现就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2017年3月,国家人社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 人社部规〔2017〕4号),2017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济发〔2017〕16号),2018年1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 ( 鲁人社规〔2018〕1号)。为贯彻落实好上级政策,更好地激发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对国家、省和我市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出台了我市《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
二、政策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