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甬政办发〔2021〕11号
(三)优化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港航服务业统计监测分析体系,开展监测和市场运行分析。创新口岸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研究建立灵活便利的口岸监管服务体系。创新人才通关便利化举措,为外籍人才和海事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签证和出入境方面的便利。鼓励港航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制订港航设备、运营管理流程、行业服务等领域的行业国际标准和规范,形成一批国际化、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
附件
宁波市港航服务业补短板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
重点任务 |
工作举措 |
牵头 领导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一、开展高端港航物流攻坚行动 |
|||||
1 |
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
加大港航作业不同场景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实现集装箱进出口业务全程无纸化。推进梅山港区二期工程智慧港口建设,建成并推广集装箱码头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完善集装箱堆场、集卡停车场布局,减少码头间短驳和重复运输。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完善港口低硫燃料油和LNG加注、充电桩、岸电标准规范和供应服务体系,扩大清洁能源设备和船舶应用规模。实施集卡用能结构提升专项行动。 |
沈 敏 |
市交通局 |
宁波舟山港集团,北仑区政府、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
2 |
打造海铁联运示范工程 |
尽早启动梅山港区铁路支线、北仑铁路支线复线建设,实现铁路支线或专用线覆盖主要港区和物流园区。 |
沈 敏 |
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
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宁波舟山港集团 |
拓展双层高箱集装箱海铁联动线路,发展“五定”班列,打造海铁联动示范港,为“大循环”与“双循环”提供有利保障。加快在长江沿线城市和腹地区域主要物流中心城市布局铁路“无水港”,打造一批海铁联运精品线路。 |
沈 敏 |
市交通局 |
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宁波舟山港集团 |
||
推进与欧亚陆桥、中亚、中孟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增强国际海铁联运揽货能力。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宁波海关 |
||
3 |
提升国际供应链物流水平 |
加快发展国际远洋运输,培育做大本土国际远洋运输船队规模。加强与国际班轮公司合作,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过境货源。 |
沈 敏 |
市交通局 |
宁波舟山港集团 |
争取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在甬设立区域总部、运营总部和结算中心。吸引国际采购商在甬设立区域采购、分拨配送中心,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到2025年,全球班轮公司在甬区域总部实现零突破。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
||
3 |
提升国际供应链物流水平 |
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供应链集成商、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商,开展进出口代理、报关报检、物流运输、保税及非保税仓储、信息咨询、国际结算等一揽子供应链服务。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
高标准建设阿里巴巴宁波数字贸易港转运中心,打造数字贸易集成枢纽。 |
李关定 |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
|
||
4 |
做大做强港航专业物流 |
大力推进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在临港片区集中布局一批冷链物流基地。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北仑区政府 |
完善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的保税贸易及展示、保税仓储等功能,推动国际分拨、配送功能向腹地拓展。 |
李关定 |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
|
||
支持企业“走出去”建设公共海外仓,促进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发展。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
||
二、开展高端海事服务攻坚行动 |
|||||
5 |
大力发展船舶服务业 |
支持船舶交易机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具有亚太地区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船舶交易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5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服务市场主体,船舶交易额突破50亿元。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经信局、市交通局、市口岸办 |
加强国际船舶代理、船舶管理、航运经纪等机构招引。到2025年,吸引5家以上国际知名航运机构落户。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
||
支持经认定的外供企业在锚地开展保税油加注、LNG加注、船用物资生活物资供应等国际船舶供应业务,打造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浙江船供服务品牌。到2025年,外轮供应货值突破200亿元。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 |
||
6 |
突破发展船员服务业 |
探索建设“船员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船员服务机构入驻。加强船员招收、培训和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船员注册、管理、调配和服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便利国际船舶管理企业从事海员外派业务,不断扩大外籍船员劳务市场。推动建立船员教育联盟,拓展国际船员培训业务。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国际船员服务基地。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交通局、宁波海事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 |
7 |
提升航运要素交易服务功能 |
鼓励“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在航运交易领域的应用,支持航运交易标准化和行业信用评估业务发展。支持宁波航交所等机构做大集装箱舱位交易、散货租船和舱位交易等优势业务,配套开展相关金融、保险、法律、公估、鉴证、经纪等服务。深化国际合作,合作开发航运信息产品。到2025年,航运交易总体实力力争走在国内前列。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口岸办、宁波舟山港集团 |
8 |
大力发展海事法律服务 |
制定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指引,探索建立本地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制度,加快引进和培育优秀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积极支持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海外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执业机构。加强海事仲裁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宁波海事法院、宁波国际航运仲裁院等机构,提高国际海事法律适应能力。争取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和争议解决机构在甬设立代表机构。引导航运企业、保险企业等在合同及保单中订立以宁波为仲裁地或审判地的争议解决条款。到2025年,初步建成15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水平的优秀涉外法律服务机构。 |
陈仲朝 |
市司法局 |
|
三、开展航运融合产业攻坚行动 |
|||||
9 |
加快发展航运金融业 |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保险交易所、航运金融机构等加强航运金融合作。依托宁波金融改革试点优势,拓展国际结算、资金运作等业务,探索航运金融衍生服务。积极发展船舶融资租赁、债券融资、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特色航运金融业务,构建多渠道、多层次航运融资方式,支持各类航运资产证券化。运用功能平台,吸引国内外机构在甬设立航运金融服务机构。推进东海航运保险股权调整,支持扩大经营范围和增资扩股,增强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航运保险风险保障达到1万亿元以上,力争打造全国航运保险产业基地和航运保险创新中心。 |
李关定 |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市国资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宁波证监会,鄞州区政府、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
10 |
提升发展航运信息服务业 |
推进港口、口岸、船公司、仓储、堆场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造航运公共信息大数据云平台,为各类港航服务平台和贸易、物流企业提供数据支撑。 |
陈仲朝 |
市发改委 |
市服务业局、市口岸办、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宁波舟山港集团 |
持续完善“海丝指数”产品和运营体系,打造全球知名航运、贸易指数发布中心。 |
沈 敏 |
宁波舟山港集团 |
市口岸办 |
||
推进订舱、集装箱运输和通关三大功能平台建设,支持若干个垂直平台健全增值服务功能。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
||
打造“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海港、公路港、空港、铁路数据实现全面对接联通,面向市场提供运输全过程物流解决方案。 |
沈 敏 |
市交通局 |
宁波舟山港集团 |
||
吸引国内外知名航运咨询、航运税务、工程设计、船舶检验、安全评估等机构落户,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航运咨询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 |
李关定 |
市商务局 |
|
||
11 |
拓展航运文化会展业 |
充分挖掘宁波港航内涵,塑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港航文化会展品牌。做优国际航运海事会展业,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航海日及海丝论坛、国际港口文化节、中国(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交易会等一批国际性品牌活动,进一步提高宁波舟山港知名度和影响力。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口岸办 |
提升中国港口博物馆影响力,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充分利用老港区搬迁遗存的港口文化资源,打造港口历史文化展示区。 |
梁 群 |
北仑区政府 |
市委宣传部 |
||
12 |
积极发展航运休闲旅游业 |
推进邮轮、游艇、游船产业发展,支持游艇、休闲船舶服务规范发展,促进航运旅游深度融合。谋划建设宁波邮轮港,与沿海地区合作打造精品邮轮航线。加大三江游开发力度,加快谋划大运河—海丝之路、象山港、环石浦港等江上海上精品旅游航线。充分利用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支持发展海员俱乐部、境外商品免税店和水上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业务。到2025年,力争水上旅游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 |
李 军 |
市文广旅游局 |
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宁波舟山港集团 |
四、开展大宗商品产业攻坚行动 |
|||||
13 |
推动国际能源贸易总部基地建设 |
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油气生产商、贸易商和投资机构,做大做强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导的能源进口、转口、离岸和国内贸易。支持建设数字能源及油气等大宗商品产业生态园。 |
梁 群 |
北仑区政府 |
市商务局、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局,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
14 |
加快推进甬商所转型升级 |
推动甬商所与上海油气交易中心、镇海炼化、浙江海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战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优化组织架构,推动转型升级。利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政策,探索能源贸易创新试点。 |
陈仲朝 |
市发改委 |
市能源局 |
五、开展产业布局优化攻坚行动 |
|||||
15 |
打造“一核”,即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
积极参与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国际口岸合作大会,加大国际航运、物流和代理企业总部的招引力度,建设航运金融、航运信息、航运交易总部基地,努力建设成为空间集中、要素集聚、企业集群、功能融合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
李关定 |
市口岸办 |
市商务局 |
16 |
打造“一区”,即梅山-穿山港航服务高质量发展区 |
以推动梅山-穿山两港联动发展为抓手,发挥政策优势和类金融集聚优势,加快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亚马逊全球物流前置仓等项目建设投用,鼓励支持发展国际中转、进口分拨、出口配送、国际采购和大宗商品物流、保税物流、供应链物流、航运金融等业态。 |
梁 群 |
北仑区政府 |
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
17 |
打造“四港(中心)” |
充分发挥港口和产业等优势,进一步提升油气储运能力,推动能源领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集聚一批有影响力、有资源优势、有经营资质的大宗商品贸易及服务主体,打造油气集疏运枢纽港、油气储存交割基地、油气化工品交易贸易中心,建成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 |
梁 群 |
北仑区政府 |
市商务局、市能源局,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
依托空港物流园区,加快启动机场四期,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空铁联运等业态,推动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航空物流港。 |
沈 敏 |
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指挥部 |
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服务业局 |
||
加快传化供应链中心、宝湾国际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宽海铁联运货种,做大商品贸易规模,做大做强镇海物流枢纽港。 |
林雅莲 |
镇海区政府 |
市服务业局 |
||
加强与国家跨境电商巨头战略合作,构建跨境电商进口货物仓储、分拨、配送服务体系,吸引国际采购商设立区域采购中心,打造具有展示交易、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等功能的保税区跨境贸易物流港。 |
李关定 |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
宁波海关 |
||
六、保障措施 |
|||||
18 |
强化要 素支撑 |
对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总部和项目的引进,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实行“一企一策”。 |
陈仲朝 |
市服务业局 |
市财政局 |
创新实施“甬江引才工程”,加快集聚港航服务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构建精准化人才服务体系。 |
钟关华 |
市委人才办 |
人力社保局 |
||
19 |
优化发展 环境 |
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研究建立灵活便利的口岸监管服务体系。创新人才通关便利化举措,为外籍人才和海事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签证和出入境方面的便利。 |
李关定 |
市口岸办 |
市公安局、宁波边检、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 |
积极支持“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推动进出口物流便利化。 |
李关定 |
宁波海关 |
宁波舟山港集团 |
||
鼓励港航服务企业参与制订港航设备、运营管理流程、行业服务等领域的行业国际标准和规范,形成一批国际化、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 |
沈 敏 |
市交通局 |
市市场监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