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的通知【全文废止】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的通知【全文废止】
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继续有效和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 浙发改法规〔2019〕444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市人民政府,义乌市人民政府,省级各有关厅局:


为规范全省产业集聚区产业选择、准入及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浙江现代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精神,我委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制订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执行。

《指导意见》是指导全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今后产业集聚区内项目、企业享受政策扶持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发改委报告。

附件:《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

省发改委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产业集聚区是我省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其产业选择对于提升浙江发展竞争力至关重要。为规范产业集聚区产业选择、准入及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浙江现代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根据省委办、省府办《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产业准入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和浙江省产业政策

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年本)》、《浙江省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浙江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年)》等产业政策导向。

2、符合经济转型升级要求

充分体现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着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撑产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基地;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3、符合差异化、特色化要求

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要求条件,在产业引入和发展中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各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方向,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打造特色产业竞争力。

4、符合高成长、强带动要求

着力培育发展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产业,发挥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二、产业准入把握四个重点领域

作为浙江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平台,产业集聚区产业选择必须坚持放眼长远,重点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同时兼顾当前实际,突出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问题,逐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把握四个领域:

1、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既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又要牢牢把握全球产业革命新趋势,同时围绕我省民营经济发达、海洋经济试点等特色,选择既有产业基础、又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新兴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乃至全省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支柱产业。

2、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支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提高、能耗排放下降,发挥带动周边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

当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为依托,呈现出融合互动发展趋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制造业企业通过外购专业化、有效率的中间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引导制造业企业集中有限资源投向关键领域,增强产品和企业竞争力。

4、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结合产业集聚区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并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产业集聚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示范效应,推动周边区域乃至全省农业科技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功能多元化。

三、鼓励发展类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类

重点培育发展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先进制造业类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石化、船舶、钢铁等现代临港工业,有选择地改造提升纺织、轻工、建材、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

3、现代服务业类

强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旅游等主要面向生活的服务业。

4、高效生态农业类

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


注: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鼓励发展类产业目录详见附录一。

四、产业准入基本要求

1、集约方面

为更好引导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特从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产值能耗、产值水耗等四方面提出先进制造业准入指标要求,详见附录二。

2、环保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全面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等,产业项目废水、废气、固废排放必须达到国家和省市有关污染物排放综合标准及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技术经济可行为依据,以行业先进治污水平及技术为要求,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

3、节能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严把节能准入条件,产业项目采用的技术、装备须符合有关节能标准,项目主要产品单耗或综合能耗水平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4、安全方面

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政策,产业项目必须进行安全论证,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五、产业准入管理

投资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审核、安监、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部门管理职能,结合本指导意见,严把产业准入关,以共同推进我省产业集聚区科学、高效发展。发改委、经信委负责按照国家和浙江省产业政策规定、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的审批、审核、备案;国土部门负责按照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用地审批;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建设许可审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按照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环评审批;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节能审查;安监部门负责按照本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安全准入条件;财税部门按照本指导意见审核相关企业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

附录一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鼓励发展类产业目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1、物联网

(1)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新型标识、传感识别、网络支撑设备制造,低成本、高频段、大容量、高可靠射频传感系统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感知终端设备开发;微纳传感器与执行器核心元器件设计、生产和测试;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及相关接口技术与协议的研究;太阳能、风能、电磁波、嵌入式微型发(蓄)电系统研究开发。

(2)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

新一代互联网宽带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及关键设备;大容量数据存储、高效率传输设备及数据压缩、处理技术;异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云计算技术、模糊决策技术的研究,高效率决策分析模型开发;大容量数据交换和信息安全、测试中心开发;信息采集前端处理、信息挖掘和分析。

(3)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标准化

基于物联网技术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嵌入式技术和中间件研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异型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控制中间件平台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设备和应用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技术产业化与标准化。

2、生物产业

(1)生物制药

扶持开发以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药物,以及融合蛋白、PEG化和抗体偶联药物;预防重大传染病和治疗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新型疫苗、联合疫苗、新型佐剂等的研发和产业化;针对传染病、肿瘤或基因异常的基因诊断、生化检测、酶标免疫等类别的诊断试剂。

(2)农业良种育种

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等粮食作物新品种,茶叶、竹、特色蔬果、油菜、油茶、菊米等经济作物新品种,良种猪、奶牛等畜禽良种、特色水产良种、名特优水产增养殖新品种以及特用蚕、食用菌等特色新品种;花卉等园艺植物和绿化树种的种苗繁育以及产业化、主要经济林和速生工业用材林的选育和规模化繁殖。

(3)绿色农用生物制品

水基化生物农药新剂型、第三代新型高效杀菌剂、广谱高效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兽药、渔药)、生物饲料;针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新型动物疫苗、诊断试剂以及免疫佐剂、增强剂;具有固氮、溶磷、解钾、抗病等功能的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类肥料;防病促生长且低毒低残留的维生素、植物源饲用蛋白、微生态制剂等生物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完全可降解农用薄膜。

(4)生物保健食品与化妆品

具有免疫调节等效果的功能性营养保健食品,铁皮石斛、蜂胶、珍珠粉等特色优势保健食品,功能性茶饮料、益生菌乳制品等新产品,天然植物、珍珠、蚕茧等的功能成分开发,具有护肤护理等功效的天然美容化妆品。

3、新能源

(1)光伏

高效晶体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大面积超薄晶体硅切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单晶和多晶硅材料生产装备、多晶硅铸锭炉、多线切割机及硅锭破锭设备、薄膜电池生产装备以及相应检测设备。

(2)风电

2.5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发电机、齿轮箱、大型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风能探测与应用技术及装备。

(3)生物质能利用装备

生物质能(垃圾、污泥、秸秆等)燃烧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热解炉与控制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

(4)光热

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发展中高温光热产品,嵌入式数字化太阳能热水器。

(5)水电、潮汐能、洋流能发电装备

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大中型灯泡贯流式机组、大中型混流式机组、大中型轴流式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大型冲击式水力发电设备开发及产业化,大型水轮机组及潮汐能、洋流能装备配套的轴承、铸件、传动以及控制系统。

4、新材料

(1)电子信息新材料

高耐蚀性和高性能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节能环保永磁铁氧体材料,高频、高μ、低损耗软磁铁氧体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元器件、数据电缆、通信器材与设备等光纤光缆材料;半导体单晶硅材料,提升发展铌酸锂、钽酸锂等压电晶体材料、石英晶体材料以及相关的封装装联和结构材料。

(2)新能源材料

太阳电池用大直径硅单晶片、硅太阳电池及组件,新一代太阳能薄膜电池,关键制造设备、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背板材料和透明导电新材料,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产品;功率型LED芯片、氧化锌新材料及高效LED芯片研发、功率型LED器件封装用关键配套材料、白光LED用荧光材料、功率型白光LED封装、LED灯具系统设计及应用产品、太阳能/LED结合的照明产品、LED检测设备;以高倍率型磷酸铁锂材料为代表的正极材料,高电压的含氟正极材料,高安全的钛酸锂材料等。

(3)新型金属材料

航空、交通、电力、大型工业装备等重点领域用超强耐磨耐热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材料及高新多层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品种,发展保温、隔热性能突出的节能型建筑用铝材、高效节能铜材、新型环保易切削黄铜合金材料;无铅钎料、无镉铜基钎料、铝基钎料、无银青铜钎料、镍基焊粉、焊膏和无卤素助焊剂等新型钎焊材料。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太阳电池用表面增透和纳米自洁超白玻璃、在线Low-E玻璃和离线Low-E玻璃、透明隔热涂膜玻璃和节能型玻璃深加工产品,风电专用玻纤布、玻纤增强SMC制品等特种玻纤纱布,玻纤复合材料及玻纤产品深加工;轻质高强和保温隔热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环保型功能建筑涂料、新型木(竹)塑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搪瓷板、节能门窗材料、废弃物基绿色建材,T800碳纤维;高强高韧和自润滑碳化硅陶瓷密封材料、抗氧化和抗热震陶瓷质窑具材料、特种耐火材料、高强低膨胀耐热微晶玻璃材料、陶瓷-微晶玻璃复合材料。

(5)化工新材料

电子级氢氟酸、高附加值氟树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光纤用透明氟树脂等高端氟化工材料;高性能硅橡胶、新型硅油、特种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有机硅/有机氟改性材料;聚碳酸酯(PC),氟、硅弹性体材料,聚氨酯、聚酯、聚脲弹性体,以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等特种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复合材料;双峯聚乙烯专用树脂、透明聚丙烯专用树脂、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高性能ABS树脂、热固性树脂等专用聚烯烃树脂,丁基橡胶(含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稀土和高苯乙烯基顺丁橡胶。

5、高端装备制造业

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煤炭及大型露天矿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施工机械;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电子、生物和医药等高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档印刷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大型铸锻件。

6、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装备及产品

低温低压余热发电、低温余热能量转换器等技术和装备,烧结环冷机、炼钢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与装备,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等余温余热利用装备;变频电动机、铜转子电机高起动转矩永磁同步电机、电动机拖动用节能调速装置等电机及拖动设备。

(2)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关键设备,废旧电器电子、废电池、废塑料等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高附加值利用技术与装备,废旧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就地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消化城市生活垃圾干化资源化预处理技术与装备。

(3)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

新型高效膜分离、微滤净化处理设备,医药、化工、制革、印染等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污染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设备,水环境修复设备等。

(4)大气污染防治装备

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净化、加油站废气收集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设备。

(5)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河道淤泥等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装备,医药化工、医疗、重金属等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装备,以及固体废物收集、运输、流转的成套化装置。

(6)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

在线式、便携式地表水和大气等环境质量监测仪器,重点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危险废物鉴别、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专用监测监控仪器,流动监测、快速监测等环境应急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传输、集成等环境监测网络设施。

(7)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

与污染治理工艺配套的高效杀菌剂、絮凝剂、灭藻剂、生物功能菌剂和其他生物制剂等环保药剂,高效膜材料与膜组件、离子交换树脂、耐高温耐腐蚀袋式除尘滤料、高效生物填料、专用催化剂等功能材料。

7、海洋新兴产业

(1)海洋生物综合加工与利用技术

海产品养殖保活、保鲜、贮藏等全程控制技术与设备,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以及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超低温、超高压等新型加工技术,传统海洋产品加工无害化技术。

(2)海水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以及高压泵、节能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

(3)海底资源环境监测、勘探技术与装备

海底资源勘探、保真采样和评价技术与装备,海底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海底极端环境探查技术与装备,深海观察及运载技术与装备。

(4)海洋监测技术与装备

抗污染和耐腐蚀的传感器,适合海洋动力和生态环境现场连续快速测量的浮标、潜标、海床基、岸基以及智能化走航的平台技术,海洋环境探测雷达,海洋环境声学探测技术及装备,海洋遥感技术,水下通讯和能源补充技术,海洋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的预警、实时预报、应急救助技术。

8、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整车

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适应中长线路运营的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适应B级以上车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普通型混合动力家庭用车与城市出租车,适应中小城市家庭应用的高性能、低成本纯电动家庭用车;纯电动旅游观光车及纯电动市政工程车。

(2)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超级电容等车用动力电池及其电池管理系统,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研发与开发;车用永磁直流无刷轮毂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电子控制模块(ECU)、电力电子、能量优化管理系统等;电动转向、电动空调、充电机、整车运行监测系统等。

9、核电关联产业

核岛蒸发器、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和常规岛辅机设备等重装成套设备;三代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和核级自动化仪表;核级泵阀设备、通风、空调;核级密封材料;核电生产服务、核电技术应用、核技术教育培训、核电文化旅游等核电关联产业。

二、先进制造业

1、电子信息

(1)集成电路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用关键芯片,智能卡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汽车专用芯片,8-12英寸生产线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等。

(2)通信设备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产品,光通信传输、路由与交换设备,卫星电话系统、卫星定位产品等。

(3)数字音视频

平板电视,数字机顶盒,视频监控服务器,数字摄像机,海量信息存储器,硅晶光(LCOS)投影机,便携式数字媒体终端等产品。

(4)计算机与网络

便携式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下一代互联网设备,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识别和认证产品等。

(5)光电子

光纤预制棒,光电耦合和光电交换等光通信器件、激光和光学引擎与光电集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模块、半导体照明器件、光伏电池等。

2、汽车及零部件

(1)整车

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轿车、豪华大客车、SUV、微型车、皮卡车等整车产品。

(2)汽车零部件

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承载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汽车电子。

3、装备制造业

(1)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

高效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煤炭及大型露天矿设备。

(2)数控机床

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产品;发展全功能、高性能数控车床,数控与大型精密高效平面磨床;加快发展数控锻压、冲压和连铸等机械成型加工装备;大力发展高档数控车床关键核心部件及其控制系统。

(3)现代仪器仪表

电力、冶金、石化、医药、建材等行业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技术和装置;发展现代光学仪器、高性能传感器、科学测试测量仪器、环境保护监测仪器,以及新型医疗器械仪器、精密医学影像设备和高档诊断治疗设备。

(4)高性能轻工机械

大注射量、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各类塑料成型机;发展高速化、智能化、功能型光机电一体化的服装设备、制革制鞋设备;发展适应性广的高效率、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的新型食品、印刷及包装设备;气流纺、紧密纺等新型纺纱设备,机电一体化新型无梭织机及针织设备,新型宽幅无纺布设备,适应节能、节水、环保型的新型染整设备,新型丝绸系列设备。

(5)轨道交通及民用飞机配套

地铁盾构机、轨道交通设备,牵引传动和控制、电气总成、车门、通信、空调、轨道交通站配套设施;生产、零部件加工、整机维修等领域的民用飞机配套。

(6)工程机械

大型矿山与建筑施工机械,高等级公路施工设备,高性能起重设备,高性能电梯和自动扶梯以及立体式停车仓储设备等升降输送设备,叉车等物流运输设备,管道长输设备,农业机械、产品加工、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节水等现代农业设备。

(7)高端机电产品和机电基础件

大型设备铸锻件、船用曲轴连杆铸锻件,新型液压、气动元器件,精密轴承、精密模具、特种泵阀、新型密封件等高端机电产品和机电基础件。

4、医药

(1)特色化学原料药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品,推进现有原料药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争取更多的化学原料药获得国际市场的注册和认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一批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原料药产品,进一步固我省原料药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2)药物制剂

鼓励发展控释、缓释、靶向定位、透皮吸收等新型制剂。做强做大国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申请美国FDA、欧洲COS认证,逐步提高药物制剂在国外的注册比例,争取在药物制剂产品国际市场上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制剂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

(3)中药现代化

组织实施一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质量可控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传统优势品种的深度开发。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色和国际标准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中药产品及中药材的质量水平。深入推进中药材的GAP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浙八味”和铁皮石斛等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加大深加工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中成药和保健产品,加快发展植物提取物产业。

(4)特色医疗器械及关键制药装备

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光机电一体化的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家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生物医用器材、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和装备。重点发展联动和成套制药设备、制药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制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制药行业专用环保治理工艺技术与装备以及高效节能设备。

4、医药

(1)特色原料药及药物制剂

微生物制药技术和控释、缓释、靶向定位、透皮吸收、微球、微囊、微丸等新型制剂技术的应用,围绕抗肿瘤、抗病菌感染、心血管疾病防治、抗抑郁、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防治等重大疾病领域的氨基酸、核酸、多肽、多糖类创新药物和特色原料药。

(2)特色医疗器械

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全数字化彩色三维超声影像诊断系统等大型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一体化手术室、微创手术及介入设备等先进治疗性设备,生物人工器官及工程组件、人缘化或适宜人体的生物医学材料;家用便携式诊疗与康复设备、社区和中小医院用医疗系统工程技术和设备、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装置等小型化、家庭化、智能化的先进实用医疗设备。

(3)现代中药

研究创制一批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中成药产品;口服缓释、控释等新型中药制剂;金丝桃素、茶多酚、越桔、丹参、银杏、苦瓜、千层塔、益母草等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研究与产业化生产;加强梅花鹿、蕲蛇、穿山甲等药用珍稀动植物品种保护与繁育。

5、石化

大型乙烯及烯烃系列产品、大型芳烃及芳烃系列产品、大型合成树脂、大型合成橡胶、新型聚氨酯系列材料配套原料(MDI,TDI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新型基础化学原料、工程塑料和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高附加值精细化工、特种橡胶制品等产品。

6、钢铁

高速铁路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抗腐蚀抗大变形的管线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高强度建筑用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高档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特殊质量要求的高级无缝钢管等。

7、船舶

符合新标准、新规范、新规则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绿色环保性、营运经济性和使用舒适性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大中型工程船舶、大型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大型化学品船、科学考察船、大型远洋渔船、豪华游艇、豪华游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船用齿轮箱及可变螺距推进装置、直叶推进装置等船舶动力装置;甲板机械、舱室机械、救生设备、船用电气电子设备等产品;大型舵机、锚绞机、船用起重机以及船用焚烧炉、船用环保设备、海水淡化装置、船舶集控设备、船用通讯导航系统等。

8、纺织业

(1)高技术纤维

高性能纳米纤维,光导纤维、活性炭纤维、离子交换纤维等高功能纤维,芳纶、碳纤维等高技术纤维材料,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可再生生物质纤维,抗静电、阻燃、高吸湿、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特性的功能性纤维、复合型纤维,高性能涤纶工业丝、复合纤维、中空纤维、三维卷曲纤维、丙纶、锦纶工业用丝。

(2)新型纺织材料

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纤维复合面料,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纺丝技术,少水、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

(3)印染后整理技术

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数字喷射印花技术和自动制网技术,四原色印花技术,激光处理技术,等离子体处理技术,高效短流程染色技术及配套的活性染料和助剂,生物酶加工技术,多功能染后整理技术,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技术以及环保型、功能性助染剂。

9、轻工

天然食品添加剂原料及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绿色食品系列化精深加工;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及应用;高技术绿色储能电池制造;非金属制品模具设计、加工、制造;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生产,高档新型橡胶板、管、带系列化生产;工程塑料、塑料合金、填充增强、塑料改性材料的开发应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的开发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高技术陶瓷产品及装备技术开发。

10、建材

特种优质浮法玻璃、优质高档建筑卫生陶瓷、新型装饰陶瓷和新型节水卫浴五金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玻璃和玻璃纤维深加工,高性能管材、高档装饰装修竹木制品等新型建材产品。

11、有色金属

铝加工精深制品,积极拓展钛合金、镁合金等新品种。

三、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港口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以及钢材、纺织、粮食、化工、医药、汽车等专业物流。

2、金融服务业

银行、证券期货信托业、基金投资、保险、地方产权交易。

3、信息服务业

软件开发生产、测试及服务,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技术及系统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系统服务,互联网技术开发与服务,数据处理及数据库服务,网络出版、数字影视等信息内容服务业。

4、科技服务业

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服务等服务业,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招投标、科技中介、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专利代理服务业、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

5、文化创意

创意设计、文艺创作、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演艺、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

6、服务外包

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等服务外包业务。

7、商务服务业

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经济鉴证类服务业,法律咨询、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知识产权代理。

8、现代商贸业

专业市场建设,会展经济,现代生产性商贸服务业,居民商贸服务业。

9、旅游业

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海洋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以及油轮游艇等。

四、高效生态农业

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附录二

表1         先进制造业准入约束性指标要求

行业分类

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单位用地产出(万元/公顷)

容积率

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

纺织业

≥2530

≥4550

≥1.0

≤0.7

≤2.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530

≥4550

≥1.2

≤0.1

≤0.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3375

≥6070

≥0.7

≤1.0

≤8.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375

≥6070

≥0.7

≤0.5

≤7.6

医药制造业

≥5060

≥9100

≥0.9

≤0.07

≤2

化学纤维制造业

≥5060

≥9100

≥1.0

≤0.15

≤1.4

橡胶制品业

≥3375

≥6070

≥1.0

≤0.45

≤12.4

塑料制品业

≥2700

≥4860

≥1.2

≤0.35

≤2.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25

≥3640

≥0.8

≤0.70

≤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050

≥7290

≥0.7

≤0.70

≤3.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050

≥7290

≥0.7

≤0.70

≤3.8

金属制品业

≥3375

≥6070

≥1.0

≤0.2

≤2.8

通用设备制造业

≥4050

≥7290

≥1.0

≤0.07

≤2.5

专用设备制造业

≥4050

≥7290

≥1.0

≤0.09

≤3.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060

≥9100

≥1.0

≤0.05

≤1.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50

≥7290

≥1.0

≤0.05

≤0.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5730

≥10310

≥1.2

≤0.05

≤0.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050

≥7290

≥1.2

≤0.05

≤2.0

注:①投资强度按照《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修订)》中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标准的125%执行;②单位用地产出指标值按照投入产出比1:1.8执行;③容积率按照《浙江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修订)》中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标准基础上提高0.2执行;④产值能耗、产值水耗指标值参考杭州、宁波、苏州等省内外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类产业指标值。⑤欠发达地区可根据本表提出的产业准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适当修正。

约束性指标释义:

①投资强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用地面积(单位:万元/公顷);

②单位用地产出: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项目用地面积(单位:万元/公顷);

③容积率:项目地上建筑总面积/项目用地面积;

④产值能耗:项目年能耗总额/项目当年增加值(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⑤产值水耗:项目年用水额/项目当年增加值(单位:立方米/万元)。



主题词:工业 产业 通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各市发改委,义乌市发改局。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17日印发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