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15〕2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70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以下简称“双下沉、两提升”),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为建立“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 国办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2015〕38号)等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群众得实惠、医院添活力、医改有突破”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双下沉、两提升”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基层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为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12月底前,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到2017年底,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人、财、物全面下沉的长效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有效推进,合作办医成效日益显现;城市公立医院在主城区的扩张得到有效控制,普通门诊服务量逐步减少;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实现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诊疗,群众就医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加大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资源下沉力度
(三)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要按要求足额派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全职在合作办医的县级医院(以下简称分院)工作。原则上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合计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人数的5%;选派人员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80%。城市三级甲等医院派出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要统一纳入分院管理,并实行联合考核。
(四)加强对基层专科的帮扶。根据区域就医需求及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合作办医双方要以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业务指导、学科建设为重点,研究制订分院的发展规划,明晰功能定位,明确近期和远期目标,突出帮扶重点。重点托管的分院,要重点扶持3个以上学科;专科托管的分院,要重点扶持1个以上学科。
(五)强化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在3—5年内完成分院骨干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全员培训。建 立重点帮扶专科的骨干医师“导师制”培养制度。在明确人员归属的前提下,探索分院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多点执业。加强县域医学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以职业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加快形成医疗资源依次梯度下沉的格局
(六)扩大省三级甲等医院下沉覆盖面。省级综合性和专科医院分别与4家和2家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合作办医关系,结合实际与若干家县级公立医院建立重点托管或部分专科托管关系,并纳入“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考核。每个县(市、区)原则上只能与一家省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合作办医关系。省三级甲等医院要把26个加快发展县作为资源下沉的重点。
(七)深入实施市三级甲等医院下沉。市三级甲等医院要参照省三级甲等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合作办医模式,全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区域内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全面托管等方式的合作办医关系,与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技术指导和分级诊疗协作合作机制。
(八)全面推进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县级公立医院在与城市公立医院合作办医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技术协作合作体,具备条件的可探索省(市)县乡一体化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建立县域临床检验、影像等共享中心,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招村用。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能力建设,扶持特色专科发展,引导乡镇卫生院分类、差异化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县域内延伸。
四、扎实抓好“百千万”医学人才下基层工作
(九)推动百名卫生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开展帮带。3年内安排100名左右卫生高层次人才,对基层骨干医务人员进行学科、学术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卫生高层次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十)实施千名卫生人才定向培养。适当扩大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规模,今后若干年全省每年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加强相关部门的医教用协同,合理确定各地年度培养计划,完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满足基层对紧缺卫生人才的需求。
(十一)招聘万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完成2013—2015年1000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任务,实施2016—2018年新三年万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计划。落实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学费代偿、工资福利、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激励政策,吸引更多医学人才到基层工作。
五、探索构建不同合作办医模式
(十二)鼓励建立有资产纽带关系的分院建设。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可安排相应存量资金,与县级公立医院共建特色专科或专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