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衢政办发〔2018〕9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衢政办发〔2021〕30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衢政办发〔2024〕39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促进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 ( 国办发〔2017〕78号)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 浙政办发〔2018〕37号)等精神,经市政府同意,提出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围绕市委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战略目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积极践行大粮食安全观,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以先进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为引领,以规模化、品牌化、优质化为路径,加快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导向,深化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布局粮食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着力打造粮食全产业链,优化特色品牌建设,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到2022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产业产值实现年均增长在10%以上,全市粮食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规模,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行业发展重点。
1.突出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企业向化工、医药、保健等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构建粮食精深加工转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开展米糠、稻壳、碎米、茶籽饼粕等副产物的高效利用。(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2.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山茶油、龙游发糕等特色产业做文章。依托常山油茶交易中心和全国油茶检测中心,加快全市山茶油资源整合,构建山茶油衢州标准体系和油茶质量检测体系;积极推动龙游发糕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休闲+旅游+文化”的食品工业发展模式,提升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旅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质监局)
3.突出主食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主食产业体系,积极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新模式,重点培育一批新型米、面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全谷物食品等中高端粮食产品。(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
(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全面开展粮食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鼓励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支持企业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全市培育或引进主营收入超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培育5—10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在推荐和认定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中,同等条件下对粮食产业化企业予以倾斜。(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
(三)强化粮食科技支撑。加快推动粮食科技创新突破,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开展创新活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高新科技粮食企业。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与科研机构、高校共建各种形式的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大市场等创新平台为粮食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等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粮食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
(五)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巩固和发展与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落实好与公主岭市的长期粮食产销对口合作关系,积极推行“粮食银行”产销模式合作共赢规避市场风险,鼓励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来衢落户。大力支持市内企业“走出去”,到粮食主产区投资建设粮源基地和加工仓储设施,延伸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更加稳固的紧密型长期合作关系。推进区域粮食市场共同体、粮食产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探索形成区域合作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
(六)加快大粮食流通平台建设。以大粮食安全观为引领,大力推进衢州粮食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打造粮食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平台,使产业园成为我省“互联网+粮食+物流”商业模式的典范,实现物流、物业、融资、商户管理、交通管理、费用结算等增值服务环节互联网化。鼓励粮食企业实施“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与线下、商业连锁、大农产的融合。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旅委)
(七)打造品牌引领发展。加强粮食品牌建设,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粮食名牌产品。加快推动粮油企业融入“三衢味”,联合打造区域农特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