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2014年7月31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USHUI.NET®提示:根据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目录(截至2021年7月1日)规定,现行有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社会科学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社会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应用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


  第四条  社会科学普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政府领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社会科学普及为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五条  社会科学普及属于公益性事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制定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政策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将社会科学知识纳入村民、居民自我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指导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公众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机构,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一)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社会科学普及规划和计划;


  (二)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委托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三)组织、指导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社会科学普及


  工作;


  (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对外交流工作;


  (五)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汇报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六)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反对和抵制伪科学、邪教学说;


  (七)承担社会科学普及其他工作。


  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建立公民社会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制度。县级以上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公民社会科学素质状况进行监测评估。


  第九条  县级以上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第二章  内容和形式


  第十条  社会科学普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法律常识;


  (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四)齐鲁文化等中华优秀文化;


  (五)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六)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其他社会科学


  知识。


  第十一条  社会科学普及主要包括下列形式:


  (一)利用报刊、广播影视、新兴媒体传播社会科学知识;


  (二)编写、制作、出版社会科学普及图书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三)利用场馆、常设展厅等公共场所和历史人文资源,建立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四)拓展社会科学对外合作与交流渠道,设立社会科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


  (五)举办社会科学讲座、论坛、研讨会、座谈会、宣讲、对话、展览、演出以及各类知识竞赛;


  (六)社会科学普及的其他形式。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统筹,推动人才、成果、场馆、设施等社会科学普及资源的整合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科学普及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多领域、多层次的社会科学普及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其社会科学普及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十三条  本省每年五月举办社会科学普及周,集中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四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针对村民、居民的需求,开展以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十六条  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法治观念、人文修养、安全常识等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


  就业和创业培训机构应当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将社会科学知识纳入就业和创业培训内容,开展以职业道德、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结合单位文化建设,将社会科学知识作为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开展以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和心理健康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十八条  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当结合公务员培训规划,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等为重点内容的培训活动。


  第十九条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当结合学科优势,组织、指导、支持本机构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和研究成果应用,面向公众举办讲座、提供咨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十条  图书出版、发行单位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纳入出版、发行计划,支持有关专家学者创作、编辑社会科学普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报刊、广播影视、新兴媒体应当开设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栏目,刊载、播放社会科学普及作品、节目以及公益性广告。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演出单位应当加强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第二十一条  社会科学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创作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公益活动。


  第二十二条  商场、医院、广场、公园、机场、车站、码头、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经营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利用宣传栏、橱窗、电子屏幕等设施,宣传社会科学知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认定的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应当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第二十四条  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人员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公共财政资助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承担者,应当结合研究成果参与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二十五条  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组织及其志愿者应当按照社会科学普及规划,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投入,保障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安排经费用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公共社会科学普及场馆、设施的建设,加强对现有公共社会科学普及场馆、设施的利用、维修和改造。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