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市本级国资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文废止】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市本级国资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文废止】

衢政办发〔2013〕9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衢政发〔2016〕8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衢政办发〔2019〕33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衢政办发〔2021〕30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宣布废止和决定修改部分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衢政办发〔2023〕48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市本级国资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1日



衢州市市本级国资系统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本级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管理,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和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衢政发〔2013〕3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资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市国资委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责,通过外派监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客观的咨询、审查和评价方式,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改进落实,以持续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加企业价值、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

第四条  市国资委以市国资委外派监管机构或人员(外派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财务总监)为主要审计力量;市国资委认为需要时,可聘用社会审计机构协助,也可外派其他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市国资委在对企业实施审计时,可以委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承担部分审计工作,并可以抽调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有关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二章  审计对象的分类

第五条  为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监督力度,按照重要性原则以及企业规模、资金量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的大小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

第六条  审计对象分为三类:将企业管理混乱,市领导有批示或相关执法部门有要求的企业列为A类,列入当年审计计划;将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或年末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为B类,2年审计一次;其他企业列为C类,3年审计一次。

第三章  审计主要内容

第七条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收支状况、资产状况、经营成果、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合规性等内容,具体分为:

(一)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一贯真实、准确、完整;

(二)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范围、方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问题;

(三)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故意编造虚假利润问题;

(四)账表、账账、账证是否相符;实物、款项和相关会计资料是否一致;

(五)各项收入核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以及以个人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

(六)成本列支范围和列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是否存在劳动者报酬核算不真实问题;

(七)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

(八)企业新增不良资产(含各类潜亏挂账)及消化不良资产的情况,以及不良资产变动情况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九)企业重大人事任免、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资金调度等“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情况,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十)对外提供担保、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资金调度存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租赁、工程招投标和建设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十一)对外投资、改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股权)转让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十二)涉及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

(十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