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遂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遂府发〔2020〕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国发〔2018〕4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 川府发〔2019〕2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丘区高效农业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农业生产"宜机化"条件加快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1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4%,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突破。

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1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创建1—2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国家、省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实现机械化。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条件显著改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耕作制度基本形成,全程机械化生态种植方式广泛应用,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基本实现村全覆盖。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水稻、玉米、油菜、红苕等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50%以上,设施农业、畜牧、水产机械化率均达到55%以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70%。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装备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农机装备产业做优做强。落实《遂宁市加快发展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 ( 遂府发〔2018〕14号文),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先进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支持遂宁高新区建设现代农机产业园区,提升"遂宁造"农机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实施名优农机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农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支持鼓励我市农机制造产品纳入《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四川制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农机行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依托佳信机械、钟声机械等企业,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农业农村局。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二)提升农机装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对农机装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孵化培育一批农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建设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农机装备产业发展项目库,促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市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10+3"产业体系缺门断档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实施智能农机装备创新赶超工程。依托"互联网+"建立健全农机装备新型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三)加快补齐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短板。加快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瓶颈。编制"10+3"产业体系农机技术与装备支持推广目录,优先申报列入国家购机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提升"10+3"特色产业全域机械化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打造延长全程利益链条。以"一环二区七带"布局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集聚带,以食品龙头企业为单元建设加工基地,以乡镇或集中连片村为单元建设酒粮基地、原料基地、饲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按高品质要求优化配置新型高效农业装备,构建让农民分享产前产中产后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行动。组织实施"132"机械化示范推进行动,组建10个重点产业专家团队,指导服务30个机械化生产示范新型主体,创建20个特色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制定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激励办法,将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列入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奖励资金使用范围。到2025年,示范创建1000亩以上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基地)20个、示范县(市、区)2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六)构建全程全面高效宜机化生产体系。加快制定完善机艺融合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规范、生产制度体系,切实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良灌、良制集成配套。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粮食、经作、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生产全面机械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七)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适时发布绿色高效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精量播栽、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离田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安全性差的老旧农机,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八)开展农机装备智能化提升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机装备配备卫星导航、作业监测、产品质量追溯等智能终端给予专项补贴。在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项目中优先支持智能农机装备作业服务,建设"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平台,推进农机远程精细监测、在线管理和运维服务。规范促进农用无人机和农业全过程无人机械作业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九)加强智慧农业示范应用。统筹编制智慧农业农村发展路线图,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建设一批现代智慧农业园区示范工程和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设"遂宁鲜"特色农产品馆、精品店、网络营销等电商项目,扶持专业化本土化的农业电商平台。到2025年,全市建设统一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3—5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10个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商务局)

五、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

(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实施"引机入遂"跨区作业计划。按照"一乡一农机化强社"和"一村一农机化主体",布局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双主体"示范农机合作社和联合社。落实农业保险、信贷担保、融资租赁等政策,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支农项目等,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全程托管规范化服务。支持农机互助保险发展。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2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综合服务中心3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遂宁银保监分局)

(十一)依法加强农机公共服务。坚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定位,保障编制与资金。推进农机安全监管"放管服"改革,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完善警农协作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及时处理农机质量投诉,切实维护购机者合法权益。到2025年,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2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

六、大力改善机械化基础条件

(十二)改善"宜机化"基础设施。统筹中央和地方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纳入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的基本要求,促进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和信息网与"宜机化"相互协调,合理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缓)、弯变直、零变整和互联互通,切实解决农机下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推动解决农机"停放难"等问题。到2025年,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区农机通达率达到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

(十三)加快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落实丘陵山区农村机电提灌发展规划,推进沿江、沿河、沿湖、沿库和旱片死角机电提灌站建设和老旧提灌站更新改造。开展灌溉设施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