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中国杂粮之都”的实施意见
忻政发〔2016〕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杂粮是我市最具资源优势的一大特色产业,面积与产量居全省之首,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杂粮之都”和“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亚麻油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等荣誉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杂粮种植示范基地。为真正把我市杂粮产业做大做强,擦亮“中国杂粮之都”这张名片,显著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支撑,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调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攻方向
一是破解增产不增收的难题。在产业发展上,要改变过去“产、加、销”的思路,首先从“销”字抓起,把市场作为产和加的起点。
二是破解好东西卖不出去的难题。在营销模式上,实行“四化五进”,突出杂粮产品进旅游景区、进电商网络,迎接“互联网+中国杂粮之都”的革命性巨变。
三是破解小而散、做不大的难题。打造一批精、优、特的杂粮品牌商标,以品牌整合资源、整合产品、整合企业,加快引进和建设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空间大、发展后劲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
四是破解有特色、没规模的难题。在“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前提下,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发挥电商企业整合品种、整合品牌、整合市场的功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标准规范、集中连片的杂粮生产基地。
五是破解贫困山区群众搬出来、稳不住的难题。以项目化建设、工业化管理、产业化跟进的脱贫攻坚理念,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杂粮之都”,为农民稳定、长久、持续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二、任务目标
2016年起争取3年内:①保持全市杂粮种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8亿斤以上;②示范推广杂粮优质高产集成技术10项以上,其中打造千亩以上杂粮高产示范片区50个以上,促进全市杂粮年均增产5%以上;③培育发展杂粮“一村一品”专业村500个以上;④培育发展杂粮类专业合作社500个以上;⑤培育发展杂粮类龙头加工企业50个以上;⑥申报认证“三品一标”杂粮产品100个以上;⑦申报认定杂粮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10个以上;⑧申报认定“××特色杂粮之乡”10个以上;⑨培育创建杂粮电商营销平台及网店微店100个以上;⑩招商兴建一个集杂粮购销集散、仓储物流、批发交易、产品展示、餐饮美食、电商快递、农资供给等为一体的大型杂粮交易市场及综合园区。通过全市上下三年的努力推进,确实把我市打造成一个集杂粮基地建设、龙头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集散、电商快递为一体的中国杂粮产业核心区,以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扶持政策
市、县政府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国杂粮之都”品牌建设行动。按照“强三、壮二、带一”的推进手段,重点支持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环节,以营销扩展知名度,以品牌提升竞争力,其次支持基地建设、企业发展环节。由县政府奖补具体实施主体,市政府奖补县政府及市级实施主体。
1、奖补办法
在支持杂粮营销环节上,重点支持“两进”行动,一是进电商营销,二是进景区展销。对本市境内专门创建网店微店平台、专业营销我市杂粮及其加工品的创建运营主体,网上年销售额达到5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的2%给予奖补;对在淘宝网上创建“特色中国-忻州馆”、京东网上创建“中国特产-忻州馆”、在互联网上独立创建“忻州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忻农绿宝”的三大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承建运营主体,网上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的3%给予奖补,30万元封顶;对在五台山和芦芽山两大景区承担创建的“忻州特产展销中心”运营主体,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按销售额的2%给予奖补,20万元封顶。
在支持品牌打造环节上,重点支持“三品一标”认证、“特产之乡”认定、名牌产品与著名商标评定。对“三品一标”认证的奖补政策不变,按原定办法对新认证产品继续予以奖补;对新获得“中国××杂粮之乡”的县或乡,奖补10万元;对新获得“山西名牌产品”或“山西著名商标”的杂粮企业及合作社,奖补5万元,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杂粮企业及合作社,奖补10万元。
在扶持杂粮规模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上,为了起到便于展示宣传、观摩学习、示范带动的作用,以及防止焚烧污染、保护交通环境的效果,重点对在交通要道沿线原玉米种植区新创建的杂粮高产示范片给予奖补。采取综合集成技术、连片创建杂粮高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