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嘉政发〔2017〕12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嘉政办发〔2020〕53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和《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 甘政发〔2017〕47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就业转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一)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调控的下限,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强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在制定财税、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要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协同。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发展研究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全域旅游、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支持一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多功能专用汽车、天成彩铝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煤炭分质利用、嘉西光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园区作用,培育壮大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挖掘就业潜力。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加快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花卉博览园)、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峪泉古街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等关城大景区五大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黑山岩画风景区、魏晋民俗文化景区、新城草湖湿地、戈壁大峡谷地质公园等景区建设,促进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化种植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有偿流转,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田园综合体和戈壁农业。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布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引导劳动者到重大项目、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就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局、市农林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大景区管委会、丝路(长城)研究院、文旅集团等负责)

  (三)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小微企业降税减负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小微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服务功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机构向小微企业的开放力度,为小微企业产品研发、试制提供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支持小微企业通过实施产业化、许可转让、质押融资、投资入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知识产权局等负责)

  二、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

  (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加强技术集成和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创业与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更好结合,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改进新兴业态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适应新兴业态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面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均可享受相关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载体按《嘉峪关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嘉办发﹝2017﹞20号)的规定给予一定奖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政府部门带头购买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等负责)

  (五)鼓励劳动者通过新兴业态就业创业。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指导新兴业态企业改善用工管理,新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鼓励金融资金、创投资金、社会资本进入新兴经济领域,多渠道为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进一步推动新兴业态就业创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等负责) (六)完善新就业形态社保等制度。从业者与新兴业态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鼓励其他从业者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对符合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以按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加快建设“网上社保”,为新兴业态从业者参保及转移接续提供便利。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为跨地区就业的缴存职工提供异地转移接续服务。(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负责)

  

  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七)优化创业环境。全面落实《嘉峪关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嘉办发﹝2017﹞20号)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部署推动“多证合一”。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规范改进审批行为,继续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推广“互联网+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审批等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持续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市发改委、市编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负责)

  (八)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动双创示范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鼓励利用各类园区、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对入选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分别给予每年80万元、60万元、30万元补助,主要用于场租费、宽带费、水暖电物业费、创业实训设备购置及创业指导服务、培训费用等方面,补助期限不超过三年。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形成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相关规定给予各项补贴。(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房管局、市建设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等负责)  (九)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双创”保障资金,对各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入孵初创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初创高校毕业生或创业人员创业项目、创业典型等给予资金扶持。对毕业5年内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并领取营业执照且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助。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初始创业,符合连续经营1年以上、带动就业5人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条件的,可给予每户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大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创业大赛且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参加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创业大赛且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经省级人社部门评选认定的大学生创业明星或创业典型,符合吸纳就业30人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条件的,可给予每户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经市级人社部门评选认定的大学生创业明星或创业典型,符合吸纳就业30人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条件的,可给予每户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认真落实《甘肃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兰银发〔2017〕126 号),进一步创新创业担保贷款模式,降低反担保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切实强化金融支撑保障作用,积极发挥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作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全市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分局等负责)

  

  (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重点群体和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定期限额扣减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优惠、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创业投资企业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优惠以及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创业初期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创业发展带动社会就业。对持有《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商贸企业、服务性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人每年5200元,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大力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负责)

  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十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认真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积极落实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加大财政投入,在就业资金中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确保高校毕业生的各项补贴、扶持奖励等经费足额到位。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有利于发挥高校毕业生专长的管理型、技术型就业岗位。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继续统筹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健全基层服务保障机制,打开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人员的职业上升通道。在干部人才选聘方面,加大对基层就业服务项目经历人员的倾斜力度,特别优秀的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人员可作为优先选聘对象。行政机关公开遴选时应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畅通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人员的职称评定通道,对于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且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兑现工资待遇。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和专门台账,对就业困难和长期失业毕业生开展精准指导和服务,实行一对一帮扶,全程跟踪,直至就业。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见习计划,将扶持范围扩大到毕业5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加大招录国家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力度,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人才储备,吸引更多嘉峪关生源高校毕业生回流,投身创业创新。(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编办、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负责)

  (十二)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鼓励引导去产能企业通过内部退养、转岗安置、创新创业、公益性岗位帮扶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要对企业分流职工实施就业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就业需求和就业去向,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工作。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有培训意愿的,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分类组织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给予每人2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人员重新就业的,督促新就业单位为其及时办理参保缴费、社会保险关系及档案转移接续手续。对内部退养人员,督促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等负责)

  (十三)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活动,按规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对自主就业的,要强化教育培训,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负责)

  (十四)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对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不超过本人实际缴费额2/3的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对初次核定享受补贴政策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健全实名制管理台账,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做好退出后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登记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中的“4050”人员、伤病残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中予以优先安排;对零就业家庭中的青壮年成员,可通过培训提升技能、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其就业创业或转移就业。对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按规定优先享受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的,优先享受创业担保贷款、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与就业联动,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负责)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