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意见
威政发〔2016〕16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5〕71号)和《山东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鲁政办发〔2015〕40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知识产权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高。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以上;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5万件、中国驰名商标35件、省著名商标150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达到80件以上;作品著作权登记量3000件以上;植物新品种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以上,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0家以上,省级以上版权示范单位达到15家以上。“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投融资额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众知识产权认知度达到85%以上。
(四)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构建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宏观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五)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建成一批支撑发展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总数达到80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六)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达到10人以上,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人才达到2000人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1.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况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维持年限长的核心专利,积极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知名商标。大力培育版权精品,在软件、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加快形成一批版权精品。
2.促进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鼓励驻威高校面向我市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在优势学科领域储备更多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和关键共性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军事院校、科研单位、军工企业深入合作,承接国防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建一批知名品牌。
3.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研究,发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指南,以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物联网等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建立知识产权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培育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
4.提升传统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支持轮胎、地毯、渔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加强专利保护、商标许可、品牌连锁、跨国兼并等措施,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创新农产品经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品牌,鼓励注册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推动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
(二)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1.开展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情况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的重要参考条件,推动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
2.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推动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规则,激发自主创新活力。鼓励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形成群体竞争优势。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权属划分、奖励报酬、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等职务发明管理制度,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收益比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通过无偿许可专利方式,支持单位员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
3.推进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培育一批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有效拓展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健全标准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利用专利技术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技术标准高地。
4.畅通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进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持续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和评估费用补助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担保机构提供相关担保服务。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化解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构建市县两级联动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案件移送、案情通报、委托调解、沟通协调等机制。引导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曝光侵权假冒行为。
2.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民生、高新技术领域和进出口、会展、电子商务等环节行政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依法处罚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对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知识产权案件,公安机关应及时立案侦查。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深入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
3.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应急救助,为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无偿援助。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维权援助机构开展纠纷诉前调解,支持仲裁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争议仲裁。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1.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快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先行先试,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推动各类园区、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机制。
2.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版权示范城市,积极争取开展各类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支持高区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争创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支持环翠区、文登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3.完善知识产权评议评估制度。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对重大产业规划、高新技术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开展知识产权评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重大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创新效率,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发布年度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认真组织市级专利奖评审,奖励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专利项目。推动企业对人才引进、国际参展、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4.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化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围绕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密切跟踪国际知识产权发展和管理新动态,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与我市创新需求有效对接。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知识产权项目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和国际商标注册,开展海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