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及创新工作,包括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
附件3
晋中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及指标解释
一、评价数据表
(一) 定量数据表
企业名称 |
|
||||
通讯地址 |
|
下属企业数量 |
|
||
主营业务 |
|
统计行业代码 |
|
||
企业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
技术中心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
日常工作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件 |
|
联系传真 |
|
||
企业网址 |
|
报告年度 |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数据值 |
||
1 |
主营业务收入(工程结算收入) |
万元 |
|
||
2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
万元 |
|
||
3 |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 |
人 |
|
||
4 |
企业职工总数 |
人 |
|
||
5 |
技术中心职工人员数 |
人 |
|
||
|
其中:高级专家人数 |
人 |
|
||
|
其中:博士、硕士人数 |
人 |
|
||
6 |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
人月 |
|
||
7 |
企业全部研发项目数 |
项 |
|
||
|
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 |
项 |
|
||
8 |
研发平台数 |
个 |
|
||
|
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
||
9 |
通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 |
个 |
|
||
|
其中: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 |
个 |
|
||
10 |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
万元 |
|
||
11 |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利数 |
项 |
|
||
|
其中: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
项 |
|
||
12 |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
项 |
|
||
|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
项 |
|
||
13 |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数 |
项 |
|
||
14 |
新产品销售收入 |
万元 |
|
||
15 |
新产品销售利润 |
万元 |
|
||
16 |
利润总额(工程结算收入利润总额) |
万元 |
|
||
17 |
最近三年获国家及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
项 |
|
||
18 |
拥有国家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数(仅建筑企业填写) |
人 |
|
||
19 |
最近三年批准省级以上工法数量(仅建筑企业填写) |
项 |
|
||
20 |
获得的“十项新技术”省级以上示范工程数量(仅建筑企业填写) |
项 |
|
||
21 |
获得的国家及省建筑行业管理、质量、技术奖数量(仅建筑企业填写) |
项 |
|
||
22 |
产品抽检合格率(仅食品企业填写) |
项 |
|
||
23 |
获得的权威机构产品认证数(仅食品企业填写) |
项 |
|
||
24 |
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及原产地标识等称号数(仅食品企业填写) |
项 |
|
||
|
|
|
|
|
|
填写说明:
1. 此表需加盖企业公章,填写企业名称需与公章一致。
2. 统计行业代码: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填写企业主营业务对应的统计“大类”(二位码)编号。例如,主营业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填写“13”。
3. 报告年度:指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报告年度。
(二)相关附表
1、所有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和已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填写以下附表。
附表1:评价数据统计范围表 |
|
||||
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名称 |
|
|
|||
编号 |
下属企业名称 |
所在地(或注册地) |
隶属关系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
n |
|
|
|
|
|
填写说明: 1. 企业名称:填写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名称,应与企业加盖的公章一致。 2. 所在地:下属企业是法人的,填写注册地;下属企业为非法人的,填写经营所在地;境内下属企业地点填写至地级市,境外下属企业所在地填写至所在国家。 3. 隶属关系指下属企业与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之间隶属关系,应按相应的分类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 分公司;2. 子公司;3. 控股公司。 4. 参股企业不得列入统计。 |
|
||||
附表2: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单位:万元) |
|||||
研发经费情况 |
金额 |
||||
1. 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 |
|
||||
(1)人员人工费(包含各种补贴) |
|
||||
(2)原材料费 |
|
||||
(3)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 |
|
||||
(4)无形资产摊销 |
|
||||
(5)其他费用 |
|
||||
2. 当年形成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支出 |
|
||||
|
|||||
3. 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 |
|
||||
(1)对境内研究机构支出 |
|
||||
(2)对境内高等学校支出 |
|
||||
(3)对境内企业支出 |
|
||||
(4)对境外支出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附表3: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博士、硕士信息表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所在部门 |
职称职务 |
技术领域 |
学历 |
专家类型 |
联系电话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
|||||||
填写说明: |
|||||||||||||||
附表4:技术中心外部专家信息表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技术领域 |
学历 |
工作时间(人月) |
联系电话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
|||||||
外部专家来企业工作时间合计(人月)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5:企业全部研发项目信息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合作形式项目技术经济目标起始时间完成时间项目经费内部支出(万元)1 2 3 … n 填写说明: 1. 此表各项内容应与企业向统计部门报送的“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107-1表,国统字[2015]95号)一致,所有项目请按照项目“起始时间”依次排列。 2. “项目来源”按相应的分类填写代码,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国家科技项目;2.地方科技项目;3.其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4.本企业自选研发项目;5.来自境外的研发项目;6.其他研发项目。 3. “项目合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与境外机构合作;2.与境内高校合作;3.与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4.与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合作;5.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6.独立研究;7.其他。 4.“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指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技术经济目标。若一个项目有两个及以上的技术经济目标,应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技术经济目标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2.技术原理的研究;3.开发全新产品;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5.提高劳动生产率;6.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7.节约原材料;8.减少环境污染;9.其他。 5. “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为6位编码,其中前4位为年份,后2位为月份(1月至9月必须前补0)。 6. “项目经费内部支出”是指该项目在报告年度的经费支出;跨年项目按报告年度实际支出填写。
附表6: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信息表 |
|
|||||||||||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主管部门 |
平台类型 |
批复文号 |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填写说明: |
|
|||||||||||
附表7:国家(国际组织)及省认证实验室和检测机构信息表 |
||||||||||||
序号 |
名称 |
类型 |
发证机关 |
证书号 |
有效期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
|
|
|
|
|
|
|
附表8: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信息表 |
||||||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类型 |
授权国别 |
专利授权号 |
专利权人 |
授权公告日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附表9:企业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信息表 |
|||||||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类型 |
申请国别 |
专利受理申请号 |
申请日期 |
申请人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
|
|
附表10: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标准信息表 |
|||||
序号 |
名称 |
标准类型 |
标准号 |
主持或参加 |
颁布日期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
n |
|
|
|
|
|
填写说明: |
附表11:获国家及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信息表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励类型 |
奖励等级 |
证书号 |
获奖者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附表12:过去三年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情况表 |
|||||||
一、晋中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名称: |
|
||||||
二、中心获得认定时间: |
|
||||||
三、过去两年享受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免税情况统计: |
|||||||
年份
|
进口货物名称 |
进口数量 |
进口金额(万元) |
免征进口关税金额(万元) |
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金额(万元)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合计 |
|
|
|
|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
|
2、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筑企业和已认定的建筑行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填写以下附表。
附表13:拥有国家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情况表(建筑)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所在部门 |
专业类别 |
注册编号 |
备注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1. “所在部门”指企业技术中心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名称。 2. 本表“注册编号”应与国家颁布的证书编号一致。 |
附表14:最近三年批准的省级及以上工法明细表(建筑) |
||||||
序号 |
工法名称 |
技术水平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合作单位 |
推广应用情况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附表15:获得“十项新技术”省级以上示范工程明细表(建筑) |
||||||||||
序号 |
工程名称 |
认定部门 |
认定时间 |
采用新技术情况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
|||||||||
附表16:获得国家及省建筑行业管理、质量、技术奖明细表(建筑) |
|
|||||||||
序号 |
获奖名称 |
工程名称 |
获奖时间 |
评奖部门 |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填写说明: |
|
|||||||||
|
|
|
|
|
|
|
|
|
|
|
3、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食品企业和已认定的食品行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填写以下附表
附表17:获得的权威机构产品认定情况表(食品) |
||||
序号 |
产品认定名称 |
认定部门 |
认定时间 |
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
|
|
n |
|
|
|
|
填写说明: 1.“产品认定名称”应与权威机构批复文件一致。 2. 认定时间为8位编码,其中前4位为年份,5-6位为月份(1月至9月必须前补0),后2位为日期(1日至9日必须前补0)。 |
附表18:获得的非物质文化、中华老字号、原产地标识认定情况表(食品) |
||||
序号 |
认定称号名称 |
认定部门 |
认定时间 |
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
|
|
n |
|
|
|
|
填写说明: |
《晋中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
已认定的晋中市企业技术中心需在评价年度提交工作总结,以全面总结报告年度和报告年度前一年度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简要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创新趋势和特点,以及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建设、国际化创新合作网络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
3.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等。
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5.企业创新战略规划、国家相关政策研究执行、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他有特色的工作、创新性工作情况。
附件5
晋中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
1.除建筑、食品行业外其他所有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和已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使用以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权重 |
三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 |
一 |
定量指标 |
100 |
|
|
|
创新投入 |
创新经费 |
20 |
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 |
万元 |
8 |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2 |
|||
创新人才 |
15 |
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 |
% |
7 |
|
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数 |
人 |
4 |
|||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
人月 |
4 |
|||
创新条件 |
技术积累 |
13 |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
项 |
5 |
企业全部研发项目数 |
项 |
4 |
|||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 |
% |
4 |
|||
创新平台 |
12 |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
万元 |
4 |
|
国家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3 |
|||
省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2 |
|||
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 |
个 |
3 |
|||
创新绩效 |
技术产出 |
15 |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
项 |
5 |
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
项 |
6 |
|||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数 |
项 |
4 |
|||
创新效益 |
25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0 |
|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
% |
10 |
|||
利润率 |
% |
5 |
|||
加分 |
加分 |
5 |
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
项 |
≤5 |
扣分 |
扣分 |
3 |
企业经营亏损 |
万元 |
≤3 |
二 |
定性指标 |
100 |
|
|
|
中心管理 |
技术中心的职能及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 |
|||
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情况 |
10 |
||||
创新机制 |
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20 |
|||
技术中心制定人才激励奖励政策、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及落实情况 |
10 |
||||
创新战略 |
企业创新战略及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和实施 |
10 |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制定及落实情况、质量品牌工作情况(结合工信部质量品牌相关工作要求) |
20 |
||||
政策落实 |
技术中心研究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包括不限于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 |
5 |
|||
信息化建设 |
技术中心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
5 |
2.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筑企业和已认定的建筑行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使用以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权重 |
三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 |
一 |
定量指标 |
100 |
|
|
|
创新投入 |
创新经费 |
20 |
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 |
万元 |
8 |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2 |
|||
创新人才 |
15 |
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 |
% |
5 |
|
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数 |
人 |
4 |
|||
技术中心具有国家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数 |
人 |
4 |
|||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
人月 |
2 |
|||
创新条件 |
技术积累 |
13 |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
项 |
5 |
企业全部研发项目数 |
项 |
4 |
|||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 |
% |
4 |
|||
创新平台 |
12 |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
万元 |
4 |
|
国家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3 |
|||
省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2 |
|||
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 |
个 |
3 |
|||
创新绩效 |
技术产出 |
15 |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
项 |
3 |
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
项 |
3 |
|||
最近三年批准省级以上工法数 |
项 |
5 |
|||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数 |
项 |
4 |
|||
创新效益 |
25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0 |
|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
% |
10 |
|||
利润率 |
% |
5 |
|||
加分 |
加分 |
5 |
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
项 |
≤3 |
5 |
获得的“十项新技术”省级以上示范工程数 |
项 |
≤3 |
||
5 |
获得的国家、省建筑行业管理、质量、技术奖数 |
项 |
≤5 |
||
扣分 |
扣分 |
3 |
企业经营亏损 |
万元 |
≤3 |
二 |
定性指标 |
100 |
|
|
|
中心管理 |
技术中心的职能及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 |
|||
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情况 |
10 |
||||
创新机制 |
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20 |
|||
技术中心制定人才激励奖励政策、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及落实情况 |
10 |
||||
创新战略 |
企业创新战略及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和实施 |
10 |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制定及落实情况、质量品牌工作情况(结合工信部质量品牌相关工作要求) |
20 |
||||
政策落实 |
技术中心研究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包括不限于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 |
5 |
|||
信息化建设 |
技术中心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
5 |
3.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食品企业和已认定的食品行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使用以下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权重 |
三级指标 |
单位 |
权重 |
一 |
定量指标 |
100 |
|
|
|
创新投入 |
创新经费 |
20 |
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 |
万元 |
8 |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2 |
|||
创新人才 |
15 |
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 |
% |
7 |
|
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和博士人数 |
人 |
4 |
|||
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 |
人月 |
4 |
|||
创新条件 |
技术积累 |
13 |
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 |
项 |
5 |
企业全部研发项目数 |
项 |
4 |
|||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数占全部研发项目数的比重 |
% |
4 |
|||
创新平台 |
12 |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
万元 |
4 |
|
国家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3 |
|||
省级研发平台数 |
个 |
2 |
|||
通过国家(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 |
个 |
3 |
|||
创新绩效 |
技术产出 |
15 |
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 |
项 |
5 |
当年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
项 |
6 |
|||
最近三年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数 |
项 |
4 |
|||
创新效益 |
25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 |
10 |
|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
% |
10 |
|||
利润率 |
% |
5 |
|||
加分 |
加分 |
5 |
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
项 |
≤5 |
|
|
5 |
企业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及原产地标识等称号数 |
项 |
≤5 |
扣分 |
扣分 |
3 |
企业经营亏损 |
万元 |
≤3 |
否决 |
否决 |
—— |
企业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
—— |
—— |
二 |
定性指标 |
100 |
|
|
|
中心管理 |
技术中心的职能及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20 |
|||
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情况 |
10 |
||||
创新机制 |
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20 |
|||
技术中心制定人才激励奖励政策、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及落实情况 |
10 |
||||
创新战略 |
企业创新战略及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和实施 |
10 |
|||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制定及落实情况、质量品牌工作情况(结合工信部质量品牌相关工作要求) |
10 |
||||
政策落实 |
技术中心研究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包括不限于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 |
5 |
|||
质量安全 |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情况 |
5 |
|||
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 |
5 |
||||
企业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建设情况 |
5 |
二、行业系数
行业名称 |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
农业 |
1.5 |
1.5 |
1.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 |
3 |
3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2 |
3 |
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 |
3 |
3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 |
1.5 |
1 |
食品制造业 |
1.5 |
1.5 |
1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2 |
1.5 |
1.5 |
烟草制品业 |
3 |
1.5 |
2 |
纺织业 |
1.2 |
1 |
1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2 |
1 |
1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5 |
1.2 |
1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 |
1.5 |
1.2 |
家具制造业 |
1.2 |
1 |
1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 |
1 |
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 |
1 |
1.2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5 |
1.2 |
1.2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2.5 |
2 |
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 |
1 |
1 |
医药制造业 |
0.8 |
0.8 |
1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 |
1 |
1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 |
1 |
1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 |
1 |
1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2 |
1.5 |
1.5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2 |
1.2 |
1 |
金属制品业 |
1 |
1 |
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 |
1 |
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 |
1 |
1 |
汽车制造业 |
1 |
0.8 |
1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8 |
0.8 |
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0.8 |
0.8 |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8 |
0.8 |
0.8 |
行业名称 |
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
新产品销售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8 |
0.8 |
0.8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5 |
3 |
3 |
房屋建筑业 |
2 |
1.5 |
1.5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2 |
1.5 |
1.5 |
建筑安装业 |
2 |
1.5 |
1.5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6 |
1 |
1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1 |
1 |
1 |
其他 |
1.5 |
1.5 |
1 |
|
|
|
|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