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日政办字〔2023〕27号



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省属驻日照有关单位:

《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工作部署,推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如下:

一、思路目标

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组织模式、业务方式与就业范式创新变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场景、创新生态“四位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0以上。

——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开通5G基站10000个以上,探索建设推广确定性网络;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以上。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各类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达到3000个。推进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建成30个以上边缘级中心,探索建设省级区域中心和省级行业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通信发展办牵头)

——数字化转型催生“新动能”进一步凸显。推动超过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0%左右。建设50个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培育5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超级场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突破一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领域关键技术,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转型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明显提升,其中专利数(件)达到50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1000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

——链式发展进一步强化。“链主”企业带动全链数字化改造和上云上平台进程不断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总部5个以上,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企业以数字化转型获取发展新动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更趋稳固,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增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区域协同发展布局逐步形成,面向重点区域打造5个以上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引进培育50家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深度参与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二、主要任务

(一)智能工厂引领示范

1.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一企一策”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加快全要素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标杆示范;建设5G全连接工厂,逐渐推动5G网络部署及应用从工业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示范;实施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参与)

2.中小企业普及提升。“一行一策”推动中小型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普及应用,加快“上云上平台”,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分行业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推动企业应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加快工业设备、研发设计、供应链、运营管理等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打造深度融合行业知识经验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梳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发掘一批优质应用产品和优秀应用案例予以全面推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二)重点行业数字领航

3.钢铁行业。推动山钢日照公司、日钢集团等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建立完善冶炼、轧制工序专家系统,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进一步提升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效能,实现研发、生产、技改、运维、原料、物流、金融等产业资源高效互联,以数据为纽带建立产业协同生态圈,实现供、产、销、研、用全产业链一体化网络协同制造。创新开展流程型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形成一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重点实施30个钢铁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4.汽车行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等关键环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整车柔性化生产水平,推进供应链数据流与业务流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体系,通过连接人、车、货、场的立体进销存模式,实现社群、线上、线下三位一体网格化、智能化管控矩阵。重点实施50个汽车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5.石化行业。实施以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优化驱动的炼化一体化生产智能制造工程,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构建设备数字孪生体,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实现预测性维护;支持构建石化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重点实施30个石化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6.粮油食品行业。推动粮油食品加工行业向绿色、安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鼓励美佳集团等海产品预制菜企业挖掘用户需求,推广大规模线上个性化定制模式,支持建设预制菜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食品行业在白酒、啤酒、食用油等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实施60个粮油食品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7.浆纸包装行业。鼓励支持亚太森博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建立集原料、开发、加工、销售、服务、追溯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浆纸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实施20个浆纸包装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8.建材行业。聚焦建材工业生产和经营关键环节,加快推广窑炉优化控制、智能仓库物流、设备巡检维护、在线检测监测等先进技术方案。支持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培育工业APP,构建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实施50个建材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9.生物医药行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行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在创新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成品药、原料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聚焦智能化质量检测,全链条管理,打造多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挖掘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场景。重点实施20个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10.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创新应用,构建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加快发展人机协同装配、质量智能检测等新应用新模式。加强基于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采购、生产、库存、质量、物流等环节动态精准协同。重点实施20个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区域协同发展

11.打造平台化产业“标杆园”。面向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支持建设共享工厂,提供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服务和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设备共享服务。支持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发展汇聚社会多元化智力资源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共享平台。围绕采购配送、物流仓储、产品检测、设备维护等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生产性服务需求,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发展集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共享。支持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企业服务、安全环保、经济监测的综合数字化管理,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参与)

12.争创省级数字化县域“样板区”。结合东港区、莒县、五莲县等创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加快县域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商组成工作队,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加快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13.融入一体化转型“城市圈”。对接国内各类双跨平台。融入胶东工业互联网平台一体化发展,推动与青岛、潍坊等城市制造资源、创新要素、公共服务、组织机制等联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四)“工赋链主”梯度培育

14.助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深化“千项技改、千企提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15.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建立“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机制,总结标志性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创新服务实践成果,推广一批服务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数据解析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支撑行动

(一)基础设施更新进化行动

1.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实施“双千兆”工程,构建超大容量、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骨干网,打造满足产业互联、政企互联等公共需求的次干网、城市网,部署满足远程运维、视觉检测等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园区网。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打造5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鼓励企业运用确定性网络和先进适用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内网,探索“确定性网络+”典型应用场景。面向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支持引导企业建设2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发展办牵头)

2.数字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鼓励存量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推动在用数据中心服务层级提升,增强低时延边缘算力供给能力。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实施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工程。(市工业和信息化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通信发展办参与)

(二)数字核心技术突破行动

3.重点突破工业软件产业。聚焦工业软件重点领域,加快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三维CAD、EDA、高端ERP、低代码开发等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应用。加大首版次高端软件认定和保险补偿力度,培育推广一批鲁版工业软件名品,支持研发应用一批工业APP。培育省级软件名园。(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财政局参与)

4.加速培育智能硬件。依托越疆机器人、创泽智能、领信科技等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引进和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等领域,引进硅片、封装胶等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生产企业,重点推动光通信核心芯片、传感器芯片、IC封装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落户。依托艾锐光电重点发展高速光通信芯片、光传输等产品,建设光通信生产基地。开展人工智能赋能行动,通过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征集解决方案、组织N对一精准对接等系列活动,开放多领域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5.创新应用工业元宇宙。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元宇宙领域融合应用,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化发展,促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制造业场景应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三)平台赋能增效行动

6.培育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钢铁、汽车及零部件、能源、物流等产业,支持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打造面向全行业产业链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平台跨领域、跨行业拓展服务空间,借鉴海尔卡奥斯、浪潮云州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和经验,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型经济新模式,重点培育5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7.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培育发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强化平台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分行业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供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等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

(四)数字化安全保障行动

8.建立安全管理和责任机制。明确相关部门权责,构建持续改进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间高效联动机制,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系统对接,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协同处置能力。落实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企业上云数据安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牵头)

9.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能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企业环境安全责任意识,支持企业建立绿色发展及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生态环境局、市通信发展办牵头)

(五)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体系建设行动

10.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培育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