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国税系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全文废止】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国税系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全文废止】

2004-06-23 鲁国税发〔20049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国税系统税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国税系统税务行政许可办理指南》的通知》 ( 鲁国税发〔2006〕192号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注释:全文失效,参见《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山东省税务学校、局内各单位:
  为了规范全省国税机关实施税务行政许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国税机关依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省局制定了《山东省国税系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为各级国税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法》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制度。根据总局要求,对于法律、法规、规章中许可条件、程序不明确、不完整的,只能由省国家税务局以上机关统一规定,省国家税务局以下的国税机关不得再行规定,更不得再层层授权、层层补充。
  现将《山东省国税系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局。
  
  (此件不另发纸质文件)
  
   二OO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山东省国税系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税务行政许可公示公开制度
  第三章 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制度
  第四章 税务行政许可审查制度
  第五章 税务行政许可书面决定和期限制度
  第六章 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与听证制度
  第七章 税务行政许可会签、备案制度
  第八章 税务行政许可变更、撤回制度
  第九章 税务行政许可延续、注销制度
  第十章 税务行政许可撤销制度
  第十一章 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 国税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三章 税务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四章 税务行政许可投诉举报制度
  第十五章 税务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省国税机关实施税务行政许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国税机关依法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行政许可项目由有设定权限的国家立法机关或国务院等设定,各级国税机关及其内设机构、下属的事业单位不得设定税务行政许可项目。
  第三条 国税机关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范围、权限、条件和程序,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各级国税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下属的事业单位都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也不得委托其他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第四条 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 对于法律、法规、规章中许可条件、程序不明确、不完整的,只能由省国家税务局以上机关统一规定,省国家税务局以下的国税机关不得再行规定,更不得层层授权、层层补充。
  第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遵循“本级实施,本级受理”的原则办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税务行政许可应当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国税机关直接受理、审查并作出决定,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国税机关不得委托下级国税机关行使。
  
  第二章 税务行政许可公示公开制度
  第七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税务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实施机关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或其他办公场所公示,并通过税法公告、解答纳税咨询等途径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第八条 申请人要求国税机关、纳税服务热线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国税机关、纳税服务热线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正确告知税务行政许可项目、法律依据、实施机关或受理申请机关、办理程序、时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内容。
  第九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在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热线或其他办公场所指定专门机构、人员受理税务行政许可公示事项的咨询,为申请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条 税务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国税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在税务网站、办公场所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十一条 国税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国税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二条 税务行政许可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三章 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制度
  第十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一窗对外”的原则,即所有税务行政许可项目都应当由国税机关的一个办税场所或内设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最大限度地方便申请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办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
  第十四条 市级、县(市、区)级国税机关应当确定办税服务厅或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
  第十五条 统一受理申请资料、统一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机构一经确定,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经办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送达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事宜。
  第十六条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税务机关不得拒绝受理。委托代理人办理受托事项时,应当出具有效身份证明和委托证明。
  第十七条 国税机关可以告知申请人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同时按照国税机关的要求提交材料。
  第十八条 国税机关受理人员接到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事项或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不受理。如果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同时告知其解决途径;
  (二)不予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国税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送达加盖本级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的《税务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要求补正材料。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向申请人送达加盖本级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的《补正税务行政许可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或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受理。申请事项属于国税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国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国税机关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向申请人送达加盖本级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的《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前款第(三)项所称申请材料不齐全是指申请材料的数量、种类没有达到法定要求。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是指申请材料在形式上不符合法定要求。申请人可以当场更正材料中的错误,不影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的,国税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允许其当场更正。
  第十九条 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后,由国税机关受理机构负责送达行政许可。
  
  第四章 税务行政许可审查制度
  第二十条 国税机关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以书面审查为原则,即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第二十一条 按规定需要对申请材料进行实质审查的,国税机关不仅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具备形式要件进行审查,还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国税机关进行实质审查时,按规定需要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国税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实时,应当按规定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人员送达有关税务文书,出示合法工作证件。
  第二十三条 受理国税机关进行实地核实时,可以要求当地国税机关予以配合。当地国税机关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四条 因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受理国税机关不适宜进行实地核查的,可以委托下级国税机关调查情况。
  下级国税机关应当据实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规定期限内报告受理国税机关。
  
  第五章 税务行政许可决定和期限制度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国税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一)申请行政许可的事项需经现场核查后方可决定是否予以许可的;
  (二)对利害关系人影响较大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经过一定程序方可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四)其他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除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许可期限和可以当场作出许可决定的事项外,国税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部分许可事项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国税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时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国税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依法准予许可的,应当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国税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颁发、送达加盖本级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有关的行政许可证件。
  第二十八条 国税机关审查申请人的申请后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加盖本级税务机关印章(或许可专用章)的《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税务行政许可只在作出批准决定的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有效。
  
  第六章 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与听证制度
  第二十九条 国税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国税机关应当认真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三十条 听证不是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必经程序,但国税机关在对申请行政许可的事项进行审查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举行听证的事项;
  (二)国税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
  (三)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5日内提出申请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
  第三十一条 对应当听证的案件,国税机关不组织听证而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无效。
  第三十二条 经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国税机关决定组织听证的,应当于举行听证7日前将组织听证的机关、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的姓名、申请人申请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审查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机构的审查意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中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而耽误提出听证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申请是否准许,由组织听证的国税机关决定。
  第三十三条 税务行政许可的听证,由各级国税机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或该机关负责人指定的其他非办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的人员主持。制作听证笔录的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申请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并说明理由。
  听证主持人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近亲属,或者认为自己与申请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
  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组织听证的国税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公开举行的听证,应当允许新闻记者、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群众旁听。
  对于决定不公开听证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依法宣布不公开听证的理由。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听证,提出证据、进行申辩和质证,并办理其他有关事宜。
  委托代理人办理有关听证事宜的,应当出具合法有效的委托文书。
  第三十七条 听证开始时,听证主持人应当首先告知自己主持听证的依据,查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是否到场,宣布即将进行听证的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及其他相关问题,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有关权利义务。记录员宣布听证会会场纪律。
  第三十八条 举行听证时,审查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的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听证主持人可以对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及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提供的事实、证据、理由进行交叉询问,并保障双方充分陈述事实,发表意见,并就各自提供意见及其事实、证据、理由的合法性、真实性、正当性进行辩论。辩论先由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发言,再由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的代理人答辩,然后双方相互质证、辩论。
  在申辩和质证过程中,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限定申辩和质证的范围、控制时间、提高效率。
  申辩和质证结束前,听证主持人可以就仍有疑问的有关问题向双方征询意见。
  申辩和质证结束后,双方享有作总结陈述的权利,重申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和理由,认为对方意见和理由合法正当的,可以申明接受。
  第三十九条 遇有下列情况,听证终止:
  (一)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接到国税机关听证通知后,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的,听证应当终止;
  (二)听证过程中,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声明退出听证会的,经听证主持人依法审查,可以宣布听证终止;
  (三)未经听证主持人许可擅自退出听证会的,听证主持人可以宣布听证终止。
  第四十条 听证过程中,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与会人员扰乱听证会场秩序,听证主持人应当警告制止;不听警告制止的,应当责令其退出听证会场。
  第四十一条 除与听证无关的事项外,听证的全部活动应由记录员制作成听证笔录,交听证主持人审阅并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签名。听证主持人将签名后的听证笔录交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审查税务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参加人认为有遗漏或差错的,可以要求补正,记录员应当补正,并交听证主持人、参加人在补正处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将听证笔录及其他有关情况、听证主持人根据听证笔录拟订的处理意见报告组织听证的国税机关负责人。
  第四十二条 组织听证的国税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税务行政许可决定。
  
  第七章 税务行政许可会签、备案制度
  第四十三条 许可权限在省国家税务局和市国家税务局的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前,应送同级国税机关法制机构会签。未经法制部门会签,不得作出税务行政许可决定。
  第四十四条 法制机构会签时应重点审查做出税务行政许可决定的事实、依据、程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五条 实施税务行政许可会签的具体工作程序是:
  (一)国税机关受理税务行政许可申请或进行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审查的机构在受理申请的15日内拟订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连同全部申请材料送法制机构;
  (二)法制机构在2日内拟订会签意见,并将会签意见和有关材料退回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审查机构;
  (三)税务行政许可申请审查机构提请局长或局长授权的其他局领导在3日内批准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第四十六条 对于存在较大争议、情况复杂或者重大的税务行政许可,国税机关应当采取集体许可制,会签机构应当及时将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提交局务会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并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第四十七条 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主管机构应当将许可决定送本级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四十八条 下级国税机关实施的存在较大争议、情况复杂或者重大的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向上一级国税机关备案。
  
  第八章 税务行政许可变更、撤回制度
  第四十九条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税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国税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十条 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国税机关提出申请。
  第五十一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五章确定的期限完成行政许可的审查、决定,并在10日内将书面决定书或者有关的许可证件送达申请人。
  第五十二条 国税机关不同意变更申请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不予变更的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九章 税务行政许可延续、注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