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政办发〔2018〕12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面实施“雄鹰行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20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6家。培育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批创新能力强、跻身世界前列的企业,一批抢占发展先机、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新经济企业。
二、重点领域
支持企业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设计、制造、营销、服务水平,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绿色石化。在炼化一体化,精对苯二甲酸、乙烯、环氧丙烷等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的炼化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完善上游原料配套和下游产业链,实现向绿色、安全、集聚、高端方向发展。
汽车制造。在自主品牌汽车整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传动、制动、转向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先进零部件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对标国际著名品牌,引进一流研发设计团队,开发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发展。
数字经济。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专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通信与网络、新型显示、新型元器件及材料,网络安全等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集聚高精尖人才,全球布局研发基地,注重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强化应用创新,打造产业生态。
高端装备。在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电力装备、物流装备等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加大核心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基础应用平台方面的投入力度,研发高精度、高性能、自主安全可控的成台套装备,实现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医药化工。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高性能染料、氟硅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特种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研发力度,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新结构和新靶点创新药物,实现传统精细化工向高端专用化学品提升、基础通用合成材料向特种先进高分子材料转型。
时尚消费。在高性能、功能性、复合型差别化纤维,高品质纺织面料、服装服饰、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领域遴选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提升时尚产品设计水平,增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能力,注重品牌建设,发展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时尚化、个性化、精品化发展。
三、遴选机制
(一)遴选数量。聚焦重点领域,分年度遴选100家左右企业,纳入“雄鹰行动”企业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
(二)遴选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辖区企业,主导产品或服务的境外收入占比不低于20%,其中自主品牌出口不低于10%。具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主导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三、世界前列,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具有(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研发技术、海外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或销售公司。
第二类:主导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率居全球行业前三,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具有全球较强竞争力和高成长性的新经济企业。
第三类: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在我省新创办从事制造或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一定规模和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龙头企业。
(三)遴选程序。
1.组织申报。由县级政府根据遴选条件,组织编制企业培育计划,明确主攻方向、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省属企业由省国资委负责组织申报。对特别优秀的世界或全国500强等企业,可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
2.层层推荐。企业培育计划经设区市政府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报省“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须征询企业所在地市、县(市、区)政府的意见,并符合相关政策。
3.联审确定。省“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企业培育计划和市、县(市、区)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进行论证和联审,提出入选培育库的企业建议名单及省级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建议方案,提交省“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审议后,报省政府审定。
4.签订培育计划书。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政府签订企业培育计划书,并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开展动态监测评价,落实各项任务措施。
四、重点任务
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核心技术,优化资本结构,加快并购重组,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国际化布局,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成长为全球行业标杆。
(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企业围绕产业主攻方向,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核心技术。依托互联网公共创新平台,推进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
(二)增强产业链主导地位。支持企业对标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补齐补强短板,提升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能力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三)推动产业与金融结合。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加快股份制改造,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资本与技术、产业的融合。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采取“一事一议”等直通式、定制式办法,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强企业资本实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大信贷等支持力度。
(四)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支持优质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开展技术、业务、品牌和渠道等重点要素的兼并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建成面向全球的资源、市场、人才配置和生产服务系统,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境内外兼并重组,运用产业基金和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需求,重点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依托国际性展会等平台,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跨国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依托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