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发展“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培育发展“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实施意见
锡政办发〔2025〕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链主企业是具有较强产业链整合和引领带动能力,在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对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推动本市“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和聚能成势,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 工信部联政法〔2021〕70号)和江苏省“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省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工作部署,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积极推动“红链赋能”深化行动三年规划,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产业协同、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对链主企业的支持保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到2027年,动态培育100家左右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产值超百亿的链主企业达15家;每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市级创新联合体5家左右;链主企业带动集群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率超过50%。

  二、增强链主企业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强化创新引领。支持链主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检验测试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促进产业集聚。引导链主企业发挥品牌效应、技术平台、合作伙伴、销售渠道等资源优势,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优质企业、项目及资源向产业园区集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聚焦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实施“政府+园区+链主”协同招商,引进优质项目和企业,对重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支持,加快推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三)加强产业合作。支持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效率。鼓励链主企业探索建立产业链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积极参与产业链供需对接、产品推介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突出示范引领。支持链主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同,提升供应链效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先进制造模式,引领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支持链主企业加强质量品牌意识,提升产业链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鼓励链主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产业链标准话语权。

  三、加强对链主企业的支持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市制造强市和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培育发展工作体系和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链主企业培育各项工作。发挥“链长制”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市领导走访调研链主企业现场服务活动,掌握链主企业发展诉求,现场给予指导协调。各地区成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化市、市(县)区联动和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制造强市和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培育体系。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每年开展链主企业遴选,在培育认定一批链主企业的同时,分产业链建立“准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和新锐企业培育库名单,构建全链条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严格遴选链主企业,对已认定的链主企业每2年组织1次复核,根据本市现代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予以动态评估。〔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三)支持做大做强。深入落实“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引导链主企业提升产业引领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自主创新力,推动更多链主企业进入各类500强榜单。用足用好市级相关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参与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在本市设立地区总部,支持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资源整合,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升级、技术升级、信息化升级、绿色升级以及管理升级。(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市级各类产业科技专项政策,积极对上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