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浙自然资规〔2024〕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经省政府同意,制定以下政策举措。

一、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发展空间

1.科学规划配置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高质量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确保海洋经济发展各类国土空间要素精准落地。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批准前,实施过渡期政策,保障海洋经济急需开工建设项目所需规划空间。加快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报审,统筹优化交通运输、渔业、工矿通信等各类海洋发展功能区空间布局,并在规划中设置一定比例预留区,为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中远期预留空间。在历史围填海详细布局方案完成编制前,可采取承诺制,由地方政府承诺地块性质、地块用途、开发方向等控制要求,作为用海规划符合性材料。加快海底电缆管道路由规划修编,积极推进海底电缆管道“三审合一”改革试点。

2.支持开发边界外项目布局。在符合用地类型和规模管控的前提下,结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合理需求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相关规定,允许有特定选址要求、少量的海洋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除符合单独选址报批要求的用地外,其他用地按照城镇村分批次用地(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报批。在历史围填海区域涉及开发边界外的项目,建设规模计入总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

二、统筹指标计划,精准要素配置

3.加强海洋经济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支持海洋经济重大平台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申请国家重大项目或省政府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使用国家用地指标应保尽保。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经济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按规定给予用地指标奖励。对特别重大、引领类项目以及示范类制造业项目,地方指标不足的,可申请预支指标。支持海洋经济区域内实施存量土地处置,符合条件的按“增存挂钩”机制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海洋经济发展省级重大项目,给予省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支持。

4.加强海洋经济项目用海保障。引导支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在历史围填海区域布局集聚,相关认定指标系数适当下调修正,优先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并按有关规定,享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政策。有效保障和优化海水养殖发展空间,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和海洋牧场用海,因地制宜划定渔民传统养殖海域,优化养殖用海申请审批程序,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利用管理试点,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海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试点和海岸线动态修测试点,为海洋经济发展拓展用海空间。

5.加强海洋经济项目用岛保障。对省级审批权限内的助航导航、观测监测等公益设施用岛,以及电力、通信铁塔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岛,简化用岛申请程序和材料。用岛方式为原生利用或轻度利用的,可以表格形式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项目论证报告。同一县域范围内项目用岛主体一致的,允许以打捆形式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项目论证报告。对同一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审批的,可一次性提交用海用岛申请材料。

6.加强海洋经济重大项目用矿保障。保障海洋经济省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砂石料需求,需新设采矿权的,在严格论证基础上合理设置采矿权,不受年度出让计划限制,所在地采矿权规划指标不足的,可在省级规划预留指标中安排。

三、优化审批服务,提速项目落地

7.优化用地审查报批。深化“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健全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把更多项目纳入重点服务保障范围。完善提前介入机制,全面开展“空间适配”和“多评合一”,实行成片开发方案“随报随审”,做深做实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前期工作。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报批通报制度,提前预警、协同解决用地报批堵点卡点。全面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交地即办证、拿地即开工”等服务。

8.优化用海审查报批。对选址位于历史围填海区域的海洋经济项目,简化海域使用论证,推行“集中连片论证、分期分块出让”,实行项目用海与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合并审查,允许用海审核和使用金减免审核“双审合一”,同时涉及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合并审批。建立部省和地方重大项目用海用岛保障联动机制,创设“一小组一专班一专家组”,全力推动重大项目用海用岛尽快获批。对建设周期较长的海洋经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临时用海,期满确有必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予以最长累计不超过一年的延期使用。在历史围填海区域,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区块开发时序和项目推进安排,先行组织开展沉降处理、地面平整等前期工作,并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四、促进节约集约,提升综合效益

9.推进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低效用地整治,支持企业创新模式实行“退二优二”“退低进高”。支持海洋经济项目,在突出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开展混合产业用地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