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进一步提升协同高效监管的实施意见
湖政办发〔2024〕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通知》(浙政办发〔2023〕69号)精神,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强化条块结合,加强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统筹各类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责任分工,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业务协同,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综合监管效能。
2024年底前,在重点领域,涉及多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新兴领域,按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统筹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
到2025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和方式,大幅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的能力,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以《浙江省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第一版)》为基础,结合实际,补充完善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及相应的监管事项,形成市、区县两级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通过“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在线发布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动态更新。市、区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或牵头监管部门对补充完善的监管事项,要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制定综合监管工作计划,指导并组织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
(二)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规则。行业主管部门或牵头监管部门要聚焦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综合监管实施细则或工作指引,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监管规则和标准、配套监管措施、组织实施步骤安排等。对主管部门不明确的新兴领域,相关部门根据新兴领域的主要行为特征,按照“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的原则,及时会商研判,明确牵头监管部门及职责分工。对存在部门管辖争议的事项,由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机构按照行政执法职责争议处理有关规定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三)加强风险隐患跨部门联合监测。聚焦问题多发和高风险领域,构建科学高效、多部门联动响应的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机制。行业主管部门或牵头监管部门要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等数字化系统,有效归集共享相关部门监管信息,构建跨部门联合监测预警模型,明确预警信息推送规则,制定预警响应和处置预案,实现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科学评估、精准预警和及时处置。
(四)全面实施跨部门综合协同监管。两个(含)以上部门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不同行政检查且可以同时开展的,以跨部门联合监管为原则,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要方式,以重点专项检查为补充,取代日常监管原有的巡查制和随意检查,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多头重复检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协调制定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实施随机抽查负面清单管理,对负面清单以外的检查事项,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施抽查,扩大联合抽查事项范围,稳步提高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实施率。行业主管部门或牵头监管部门,对存在行业性、区域性风险以及普遍性、多发性问题,容易产生重大舆情、突发性事件,且难以通过双随机抽查实施有效监管的领域,制定重点专项检查计划,同步推送至同级综合行政执法指导机构,及时组织开展“综合查一次”跨部门联合重点专项检查,落实闭环监管。
(五)强化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及相应的协同监管措施。充分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设置抽查比例、频次,提升监管靶向性。相关部门在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公共服务、执法办案过程中,要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及时归集共享信用信息。发现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的,要及时通报,依法开展失信惩戒。
(六)提升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动效能。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垂直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充分发挥各类联席会议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全面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探索创新长三角跨区域联合监管模式。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道路运输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资质资格认定、商业特许经营等跨区域监管协作,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危险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