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潍政办发〔202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为充分发挥潍坊港的综合枢纽作用和辐射带动优势,加快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建设智慧、绿色的现代化枢纽港,着力培育涉港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打造以港区为依托、以园区为支撑、以城区为保障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区,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布局
着眼潍坊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构建“港区引领、样板示范、多点联动”的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港区引领”。以潍坊港为引擎,围绕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目标,全面提升港口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加速新兴产业向园区集聚,增强城市对港口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服务功能,打造“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样板示范”。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样板,擦亮“环渤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持续放大产业基础坚实、要素资源集聚、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高效等比较优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一体化统筹推进港区、园区、城区建设,重塑港产城空间发展格局,在“三区互融”中走在前、做示范。
——“多点联动”。以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综合保税区和各县市区特色园区等重要平台为依托,坚持功能融合、突出特色、链式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辐射带动和城市支撑依托作用,完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开创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港产互促的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
(三)目标定位
——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枢纽港。充分发挥潍坊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区位优势,加快推进航道、锚地、铁路、泊位、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通航能力,完善集疏运体系,做优做强木片、粮食、石油焦、液体散货等特色货种运输业务,持续巩固大宗干散货转水业务,全面提高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面向沿黄流域、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枢纽港。到2026年,潍坊港年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量突破100万标准箱。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发展高地。立足潍坊滨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兴区”“产业强区”战略,大力提升海洋化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能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滨海旅游等现代临港服务业,打造“中国药谷”“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绿电产业园”,建成环渤海区域临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6年,潍坊滨海地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涉港企业达到350余家,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打造富有活力、营商环境优良的滨海新城。依托国家级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合理一体规划港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土地、海域、能耗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强港牵引、产业集聚、活力强劲、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到2026年,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潍坊市营商环境整体建设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发展基石,全面提升港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1.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以建设区域枢纽港为目标,充分发挥潍坊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优势,坚持补短板、扩规模、提能级,续建、新建、改造一批航道扩容、泊位建设、堆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立健全航道常态化维护机制,加快推动潍坊港中港区3.5万吨级航道竣工验收、5万吨级航道建设、防波堤向海延伸,全面提升通航保障能力。实施潍坊港中港区西作业区#5泊位工程,力争2025年底建成;研究推进#15-#16、#22-#23泊位工程建设。(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海渔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2.完善外通内联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海陆空铁管”多式联运,建设港口与腹地高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潍坊港疏港铁路、中港区铁路专用线、潍坊滨海至潍坊西铁路、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铁路物流园区,构建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公铁联运、新能源开发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多式联运大通道。积极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26年底前建成通车。积极推进小清河海河联运,协调做好货源组织、航线发展等配套支撑工作。加快拓展延伸潍坊港既有公共管廊,实现与原油罐区、化工园区等管网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港区管道运输能力。(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寿光市政府、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3.放大港口枢纽优势。有效发挥港口的海陆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服务流程,实现港口服务专业化、智慧化、便捷化,建成服务环渤海煤炭下水、面向东北亚集装箱运输、木材加工贸易“三大枢纽”,打造新兴液化品中转、粮食保税仓储、现代港口物流“三大基地”。积极争取潍坊滨海全国煤炭储运基地落地建设。大力拓展直通航线,优化内贸干支线网络,拓展近洋外贸业务,加强与环渤海港口在集装箱、大宗散货、客滚运输等领域的业务合作,深化与青岛、日照、烟台等山东港口其他港口一体化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性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到2026年,内外贸航线达到20条以上。(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滨海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4.打造智慧零碳平安港口。深化5G、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等自主可控先进技术应用,实施潍坊港“大数据平台”“可视化管控平台”“双中心远程融合操控平台”等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港口码头装卸、平面运输、堆场作业等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智慧化。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港口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光伏、风电和氢能替代应用,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零碳港口。到2026年,潍坊港绿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健全完善港口安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风险清单,实现港口安全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港口本质安全水平。(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应急局,滨海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5.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海上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上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提升海陆双向辐射带动能级。支持潍坊港与日本东京港、大阪港及韩国釜山港、平泽港建立口岸合作机制,加密环渤海区域航线,稳步提升“山港快线”运营能力。抢抓潍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港口集散和铁路辐射优势,加快布局一批内陆无水港,深化“齐鲁号”欧亚班列与潍坊港合作联动,积极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潍坊海关,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二)筑牢发展支撑,持续打造涉港产业集群
1.打造环渤海南岸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潍坊滨海、寿光、昌邑等省级化工园区为主要载体,持续加大与港口合作,做大做强特色海洋化工产业,打造国家级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做强基础炼化及下游精细化学品,实施精细化工及功能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中间体原料加工项目分离技术节能改建等一批新项目,培强做优高性能聚烯烃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涂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26年,高端化工产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市工信局,寿光市政府、昌邑市政府、滨海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2.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山东港口合作,做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大功率高端发动机、轮船发动机、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组等动力装备,启动一批海洋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着力在智慧海洋、新型海洋智能传感器、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研发,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培强做大高端装备产业。(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3.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为抓手,统筹用地用海、电网接入消纳等条件,加快推进潍坊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基地、潍坊港风电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研究论证潍坊港防波堤风电项目,打造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依托氯碱氢能源项目、空气制氢项目和新能源氢气提纯项目,推动氢能源生产和消费革新,推进潍坊港加氢站落地建设,配置氢能港口设备,实现港城绿色供能,建设“制储运加”氢能基地。(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4.优化升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挥潍坊港运输便利、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聚焦化学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对标国际一流制药水准,引进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药企业,加快推进解热镇痛原料药、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加快化学药核心技术产品替代,以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为核心,推动关键紧缺环节与产品国产化,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5.培育壮大临港特色加工业。谋划布局综合保税区北区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园,建设粮食储备分拨中心,推进临港粮食产业园筒仓等项目建设,加快吸引粮食深加工关联企业聚集,打造集大宗粮食仓储、加工、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木片进口+纸产品下海”新通道,建设木材纸浆中转及加工基地。加快推进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煤炭码头和疏港铁路等项目。(滨海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三)厚植发展依托,有效提高城区服务保障支撑力
1.强化规划引领和支撑。加强港口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衔接,对港区周边空间布局实施战略留白,优先保障港口中长期发展空间。落实《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突出滨海区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副中心定位,发挥滨海区在陆海统筹开发保护格局中的主体发展区功能,坚持分工协作、集聚集约、绿色低碳、适度超前原则,科学统筹做好潍坊港区、临港产业和城区空间布局,推进涉港产业和空间高效匹配。围绕港口资源,进一步优化滨海区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促进园区和城市形成组合优势,实现港产城互动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健全港口岸线、土地等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准入、转让、退出机制,促进港口与城市联动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分工合作,打造层次分明、协同互补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2.增强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与港口和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潍坊港为枢纽,贯通连接港口内外的交通廊道,促进电力、供水、管网等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密港口周边区域道路网络,研究谋划港口货物快速疏解、分流集疏港新通道,推动实施黄海路改造提升,适时规划建设海景路跨弥河大桥。优化完善液化品码头油气管廊,推动潍坊港综合管廊和弘润滨海公共管廊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黄潍输油管道复线工程。(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3.共筑职教人才发展高地。发挥潍坊职教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港口航运、贸易、物流、仓储、信息等专业需求,加强港口航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用足用好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资源共建共享。(市教育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4.提升港航公共服务效能。结合涉港产业和港航发展需求,完善城市金融、保险、技术、人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功能。争取航运金融、保险企业、海事法律服务组织、航运功能性机构以及航运、贸易、货代等头部企业落户。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向口岸物流和国际贸易相关领域拓展,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一体化联动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潍坊港“智慧口岸”建设,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模式改革,健全完善边检查验“零等待、零延时、零接触”工作机制,优化大宗商品检验监管,推广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商务局、潍坊海关,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5.全面提升滨海城市品质。以建设未来高品质滨海新城为目标,持续优化港城功能、提升港城品味、突显港城特色,优化布局港区后方配套设施,做好优存量争增量文章,释放临港土地空间。加强滨海新城整体风貌、空间轮廓、文脉延续等方面的前瞻规划设计,传承和保护特有地域环境、港口特色文化、建筑风格等基因。有序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大型商超,优化配齐公交站点,增加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打造15分钟高品质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休闲产业,谋划布局赶海度假区、白浪河帐篷休闲露营、盐碱地生态小镇等旅游休闲项目,带动港口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临港区域城市功能和品质,打造港兴、产盛、城美、宜居的港口城市。(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四)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核心竞争力
1.打造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抢抓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政策赋能机遇,加快推动潍坊港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全市造纸产业集聚优势,全面链接海外原料、物流运输、金融贸易等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潍坊市“林木纸”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放大潍坊港骨干货种多、业务种类丰富优势,借助山东港口“前置仓”等布局,加快实施潍坊港“长江巴士”江海联运供应链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质优价廉、安全持续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港口服务生态。推广潍坊港“集改散装船工艺服务”新模式。到2026年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