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德政字〔202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服务制造业强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提质、高质量发展为目的,力争利用3年时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点”上企业有标杆、“线”上行业有示范、“面”上园区有样板的一体化转型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制造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转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累计培育引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优质服务商30家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评估诊断实现两个100%覆盖。

——数字化转型明显见效。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到2027年超过9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达到L2级以上,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和落地场景,建设10个市级以上“产业大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千兆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万个以上,鲁北大数据中心总算力规模超过1000PFLOPS,争创5G应用“扬帆之城”。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转型路径优化行动

1. 开展转型评估诊断。建立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推进机制,以《山东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引,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年开展线上评估;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以“政府背书+免费诊断+市场开拓”模式,组织优秀服务商实施诊断服务活动,建立“一企一档”,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每年组织不少于200家企业开展诊断活动,培育数字化能力水平L2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0家以上。(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 坚持标杆示范引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支持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加快推进制造单元、数字产线等改造升级,谋划实施一批智能化技改项目,争创“数字领航企业”、“5G工厂”、“晨星工厂”等试点示范,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3年内,每年滚动实施100个左右智能化技改项目,培育5家以上“5G工厂”,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入选省级“晨星工厂”培育库。(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 强化转型供需对接。每年选择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和堵点难点,引导国内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开展精准对接。对于共性需求,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制造业企业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项目建设,每年争取3个左右省级“工赋百景”揭榜挂帅项目,形成5个左右可复制的典型场景和解决方案,带动提升行业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 分类施策指导推进。建立大中小企业差异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体系。面向小微企业,引导上云上平台,实施投入少、见效快的“微改造”项目,推广应用“小快轻准”软件产品,降低转型门槛。面向中型企业,加快车间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仓储物流智能化、产品信息可追溯等关键环节改造升级。面向大企业,鼓励对标灯塔工厂标准,推动实施系统集成和融合创新,打通工序—产线—车间—工厂之间数据链条,实现整体转型。(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5. 促进行业“链式”转型。聚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树立行业转型标杆,“双月一行业”开展对标活动。试点建设链群公共服务公司,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产业大脑”,确保产业链群公共需求有序解决、服务公司有效运营、“产业大脑”有所依托。每年培育2个市级以上“产业大脑”,到2027年,累计培育10个市级以上“产业大脑”。(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

(二)实施转型供给提质行动

6. 提升硬件基础支撑能力。支持装备制造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用户单位联合研制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成套装备(生产线)、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核心装备。健全新产品推广机制,综合运用首台(套)支持政策、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培育一批大规模更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智能装备(生产线)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一批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每年新增5个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到2027年,累计入选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达到120个。(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7. 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按照“引育并举、培育为主、引进为辅”的工作路径,引导优势产业释放场景需求,推动软件企业参与建设,打造推广一批符合德州产业转型升级实际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建立“尝鲜机制”,加快解决方案普及推广提升。吸引头部软件企业来德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产品供给能力。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培育或引进1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形成全市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市级每年评选10大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到2027年,累计入池服务商超过50家。(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

(三)实施基础设施提速行动

8. 加速网络设施提档升级。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协调工作机制,动态调整“5G公共资源开放目录”以及“入场难、场租贵、电价高”三张负面清单,解决好“入场难、场租贵、电价高”问题,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强化网络基建项目谋划,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化管理,提升基建效率。2025年,新增10G-PON及以上端口数1.4万个,开通5G基站2500个;2026年,新增10G-PON及以上端口数1万个,开通5G基站2000个;2027年,10G-PON及以上端口数达到10万个,累计开通5G基站2万个以上。(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9. 构建存算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山东云中心省会经济圈区域分中心等重点存算一体化项目建设,在算力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