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十三五”
服务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牢牢抓住“十三五”
服务业发展良好机遇,不断挖掘
服务业发展潜能,有效解决影响全市
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
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
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
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发展整体规模不大、内部结构不优、有效供给不足、投资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破解各种因素制约中加快发展,使
服务业在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支撑全市追赶超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三个商洛”建设。充分发挥商洛区位交通、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历史人文等优势,增容扩量生产性
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
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
服务业,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城融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进
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实现
服务业提档升级,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
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目标任务。扩大总量。“十三五”时期
服务业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0年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构。到2020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
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生产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
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业等生活性
服务业品质显著提高。集聚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具备较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
服务业聚集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品牌。切实发挥优势,着力将商洛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打造秦岭休闲之都品牌。
三、突出重点,推进
服务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
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挖掘自身潜力,重点是增容扩量生产性
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
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
服务业,实现
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目标。
(一)增容扩量生产性
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现代物流。加快西武高铁、西渝高铁和商洛支线机场、县区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尽早开工建设,加快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配送基地、集装箱陆路货运口岸,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结合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建设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设施先进、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现代物流(快递)园区,引进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快递)企业,引导其向园区集聚,以发展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冷链运输为重点,打造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构筑省内外城市间货运公共信息平台,货运配载中心等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交通局、规划局、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2.电子商务。加快培育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商州、商南、山阳、镇安等中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依托众品网、逛集网、大秦岭特产网等搭建本地化电子商务网络
服务平台,加快必康、森弗、君威等电商综合体和邮政快递集散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中心,整合利用现有商业设施、邮政便民
服务设施,加强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围绕特色农业、新型工业,重点打造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和金属非金属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网上购销、订单营销、定制
服务等线上线下业务。大力拓展大宗矿产品网上交易、工业品网上定制,深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市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局、农业局、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3.金融
服务。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商洛,探索成立商洛地方性银行,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组建金融信息发展公司。完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利用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政策,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和陕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扩大股权投资规模,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引导银行金融机构“脱虚向实”。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
服务,积极支持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基金管理等公司,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
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牵头单位:市金融办;责任单位:人行商洛中心支行、商洛银监分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4.信息
服务。推进干线传输网、“三网融合”、光纤“进区入户”工程,着力构建宽带商洛和数字商洛,加强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开发、集成测试、数据处理等领域信息
服务技术研发,促进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和数字农村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宽带网络。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整合政务和民生
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商洛和智慧商洛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
服务业态,推进产业重组和供应链创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5.研发设计。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契机,整合商丹园区、洛河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现有资源,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打造“一区两园(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洛河园区)、一院多点(材料院+县域工业集中区)”的科技研发
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科技
服务业区域试点。鼓励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来商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加快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生物医药、钼钒钛新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
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促进研发设计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大力培育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的“瞪羚企业”,推动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步伐。到2020年,培育20家科技
服务业示范企业,打造5家以上基于“互联网+”科技
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质监局、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二)拓展优化生活性
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1.商贸流通。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商业网点,引进建设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商贸中心、购物广场及城市商业综合体、连锁店、专卖店,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建设城市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拓展消费空间。抓好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商贸
服务品质。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批发交易市场,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引进高端家居家电名品企业,提升家具建材供给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市工商质监局、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2.住宿餐饮。积极发展星级酒店、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住宿业态和有机餐饮、特色餐饮、农家乐等餐饮模式,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
服务的文化品味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集“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
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
服务示范中心和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打造便民
服务生活商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3.全域旅游。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启动漫川关、柞宁、金丝峡、木王等秦岭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发旅游演艺、旅游体验等互动产品,加大富含商洛文化创意的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力度,强力推进现有景区提档升级,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结合商药小镇、音乐小镇、文创小镇、核桃小镇、原乡农旅小镇等秦岭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一批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度假、运动健身、康体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滞留性旅游产品,推动旅游
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搭建旅游在线、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信息
服务平台,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
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组建商洛旅游集团,构建相互连通、相互合作的旅游网络体系,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到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牵头单位:市旅发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广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4.健康养老。依托商洛良好的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等优势,通过发展医疗
服务、中医药产业、健康管理、健康信息、保健产品五大健康
服务产业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康体养生、老年用品五大养老
服务产业,建设面向公众的医疗、养老
服务机构,打造全市医疗养老
服务融合示范区;将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居住地产、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面向全省的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创新区;支持大型医疗机构在商洛设立分支医院、康复中心等机构,支持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开发医疗旅游、康复疗养、保健食品、健康咨询等产业,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建设面向全国的生态旅游康复疗养集聚区;充分挖掘“商药”文化内涵,打造“商药”品牌,运用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中医商药”的发展策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医商药产业文化传播区。(牵头单位:市卫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文广局、市旅发委、市药监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5.家庭
服务。完善社区
服务网点,扩大医疗健康、家政保洁、居家养老、看护护理等生活性
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安保、配送、房地产中介、搬家
服务等生活性
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探索以政府购买
服务方式增加社区
服务场所,招商引进大型家庭
服务企业进社区设立连锁便民站点,发展标准化门店,在乡村建立综合性
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创建家庭
服务业公共平台,培育一批知名家庭
服务品牌,发挥对城乡生活性
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各类院校毕业生进入家庭社区
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到2020年,标准化社区家庭
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三)大力培育新兴
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1.融资租赁。引进设立金融(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
服务。引导租赁
服务企业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支持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金融(融资)租赁公司依法办理金融(融资)租赁交易相关担保物抵(质)押登记。建设程序标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完善租赁物公示、查询系统和融资租赁资产退出机制,健全系统性行业风险防范机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商洛中心支行、商洛银监分局,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2.航空运输。加快推进丹凤通用机场提升改造工程,围绕中国秦岭飞行小镇建设,大力培育通航主导产业。抢抓国家放开低空空域、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契机,积极推进西安商洛支线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县区通用机场,不断延伸通航产业链条,培育通航配套产业,联合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3.众创众筹。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校企创新基地统筹信息、技术、中介、金融等相关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空间。推进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股本,支持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积极利用互联网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4.体育健身。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契机,充分扩展和挖掘“一节一赛”内涵和外延,积极开展从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赛事承办、场馆
服务、健身旅游到体育用品研发等全产业链开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体育健身
服务业,扶持地方体育健身
服务企业快速发展。落实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来商从事体育用品研发设计、生产配送、项目策划、赛事推广、体育培训等产品开发和体育
服务。依托商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体育产业项目,精细策划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积极承办国内国际赛事活动,围绕特色项目和精品赛事,切实加大体育健身产品和
服务项目开发,着力推动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传媒、体育经纪、健身休闲、场馆
服务、赛事运营以及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各县区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
四、优化布局,推进
服务业集聚发展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体系构建、重点打造,突出特色、提升创新”的原则,紧扣一二产发展需要布局生产性
服务业,紧扣居民生活需要布局生活性
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为重点、6个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加快推进13类重点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设施、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高
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形成符合商洛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
服务业发展体系。
(一)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建设综合型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区。
1.规划建设商洛高新区
服务集聚区。重点围绕商洛高新区、兼顾各县域工业园区生产
服务需求,对接中东部和关中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布局建设产品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融资租赁、检验检测、信息
服务、技能培训、金融会展等生产性
服务平台,打造商洛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集聚区。(责任单位:商洛高新区管委会、洛南县政府)
2.规划建设县域工业园区
服务集聚区。围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等生产
服务需求,依托商南、山阳、镇安、柞水4个县域工业园区,对接商洛高新区等市内外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建设创业孵化、融资租赁、检验检测、信息
服务等生产性
服务平台,打造县域工业园区
服务集聚区。(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现代物流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枢纽、通道、节点,重点布局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
1.规划建设航空产业
服务基地。加快洛南支线机场和其他县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的电子商务、信息
服务、物流快递、航空食品、应急救援、景点观光、空中航拍、空中测绘、空中播种、人工降雨、农林喷洒、空中巡查、防林护林等项目,打造区域性通航产业
服务基地。(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2.改造提升城区综合物流园。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等便捷的交通设施网络,围绕县域工业园区重点产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等物流需求,引导电子商务、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