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淮安市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淮安市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淮政发〔2016〕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5〕63号)精神,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结合淮安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权责明晰。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坚持放管结合。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和监管方式转变。该放的依法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稳妥有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协调性,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二、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根据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监管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以管资本为主,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更好服务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保值增值。发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专业化监管优势,逐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

三、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监管重点

1.在战略规划管理上,重点是加强规划引领,改进对监管企业主业界定和投资并购的管理方式,遵循市场机制,规范调整存量,科学配置增量,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在基础跟踪管理上,重点是建立企业国有产权动态管理制度、待处理资产动态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制度等,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强化产权基础管理,加强国有产权流转环节监管,加大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力度。

3.在重大事项管理上,重点是建立重大事项落实跟踪体系,不定期开展企业重大事项报告检查,关注重大事项的执行情况,做到企业重大事项高效决策、规范实施、监管有力。

4.在导向管理上,重点是按照企业分类管理要求,科学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改进考核体系和办法,综合考核资本运营质量、效率和收益,以经济增加值为主,并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结果与职务任免、薪酬待遇有机结合,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四、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

1.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行使的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出资人权利,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行使。

2.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

3.加强对企业集团的整体监管,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由一级企业依法依规决策。

4.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五、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

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

1.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

2.通过“一企一策”制定公司章程、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和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将国有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3.针对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在战略规划制定、资本运作模式、人员选用机制、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分类监管。

4.调整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内部组织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

5.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违法违规经营责任追究体系、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

6.推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推动监管企业不断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

7.建立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监管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地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情况、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和监督检查情况,以及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和管理架构、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

六、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1.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根据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在现有平台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适时组建或改建1-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通过划拨现有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组建,以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为主要目标,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或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改组设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在关系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发展产业上,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整合等,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关系。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明确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依法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按照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3.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