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济宁市国资委关于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规程(试行)》和《济宁市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济宁市国资委关于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规程(试行)》和《济宁市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济国资〔2020〕6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济宁市国资委关于公布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济国资〔2022〕90号规定,继续有效

委各科室、单位:


《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规程(试行)》和《济宁市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规程(试行)》已于8月7日经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济宁市国资委

2020年8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等相关工作中发现的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推动监督成果综合运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行为的整改落实和责任追究力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 国办发〔2015〕79号)和《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 济国资〔2020〕31号)等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和职责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济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管企业及其权属企业(包括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下同)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的移交及分类处置工作,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 市国资委监督稽查机构(稽查办公室)统一受理有关方面按规定程序移交的、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管企业及其权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的问题线索,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置。

第四条 分类处置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协同联合。统筹监管资源,共享监管信息,完善监管联动,形成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分类处置、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等监督工作闭环,提高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实效。

(二)坚持权责分明。各类监督主体按照职责权限各负其责。对涉嫌违规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由市国资委或市管企业负责;对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的,移送相应纪检监察机构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国家机关查处。

(三)坚持分级分层。市国资委和市管企业按照企业管理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开展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核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形成分级分层、有效衔接、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和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第二章  受  理



第五条 监督稽查机构负责受理企业下列违规经营投资的问题线索:

(一)委内有关科室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

(二)审计、巡视巡察、纪检监察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移交的。

(三)市管企业报告的。

(四)其他渠道反映的。

第六条 监督稽查机构对受理的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并建立台账,指派专人负责受理,逐件编号登记,不得隐匿、私自暂存和处置问题线索。

第七条 监督稽查机构在受理前对移交问题线索材料是否齐全预审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移交公文和签批。其他有关部门移交的,应有移交公文;委内科室移交的,应有委领导批示。

(二)附件材料。能够尽可能全面反映问题线索情况的相关附件材料。

形式审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要求的,于当日进行受理登记。经审查材料如有缺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与移交方沟通,商请补充相关材料或信息,补充完善后及时进行受理登记。



第三章  分类处置



第八条 监督稽查机构对受理的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实。主要内容包括:

(一)造成资产损失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情况。

(二)违规违纪违法的情况。

(三)是否属于责任追究范围。

(四)有关方面的处理建议和要求等。

(五)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是否已就同一反映事项进行了处置。

第九条 初步核实工作一般应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条 根据初步核实情况,按照问题性质、职责分工、管理权限等对问题线索进行分类处置。

(一)市国资委组织核查。反映市管企业的重大资产损失或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较大资产损失,以及涉及市管企业负责人的问题线索,由市国资委直接组织或会同市管企业实施核查。市国资委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组织或会同市管企业对涉及市管企业及所属子企业的其他重要问题线索实施核查。

(二)移交市管企业核查。反映市管企业发生的一般或较大资产损失,以及涉及市管企业子企业的问题线索,移交和督促相关市管企业集团实施核查。

(三)移送有关部门或机构处理。对属于其他部门责任追究范围或涉嫌违纪、职务违法、犯罪的问题线索,按程序移交其他部门或机构处理。

(四)暂存待查。对暂不具备处置条件的问题线索,予以暂存。对暂存的问题线索,定期进行研判,处置条件成熟后,按规定实施核查或移送处理。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已经进行处置的,予以暂存。

第十一条 问题线索处置不得拖延和积压,处置意见应在初步核实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市国资委组织核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准备工作。监督稽查机构制定核查方案,牵头组建核查工作专班,协调核查专班进驻企业开展核查工作。

(二)实施核查。核查工作专班通过调阅资料、谈话了解等方式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深入了解核实,并形成核查情况报告。

(三)落实整改。核查工作专班根据核查结果,认定相关人员的责任,研究提出处理的意见建议,经审核批准后,监督稽查机构牵头督促企业整改落实。

第十三条 移交市管企业核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通知移交。对属于市管企业职责范围的核查事项,按照“一事一通知或一企一通知”的原则通知企业进行核查。

(二)跟踪督办。监督稽查机构对移交市管企业集团核查的事项进行督办,跟踪了解掌握企业核查情况。

(三)督促整改。企业核查报告经市国资委同意后,督促企业对核查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进行整改落实。

第十四条 移送有关部门或机构处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明确移送对象。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问题线索,移送有关部门;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的问题线索,移送相应纪检监察机构;涉嫌犯罪的问题线索,移送有关国家机关。

(二)完善交接手续。移送问题线索,应经批准后实施。移送前应与拟接收单位进行沟通对接,明确移送程序。按照有关规定制作公函、按程序移送,完善交接手续。

第十五条 市国资委对移交市管企核查的事项进行督办,内容包括:

(一)企业研究制定核查方案后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据此进行督促指导。

(二)企业聘用中介机构对相关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评估的,督促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在出具报告前,及时就初步结论与市国资委沟通。

(三)在正式形成专项核查报告时,就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等提前与市国资委沟通。

(四)完成对责任人的处理后,督促企业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市国资委。

第十六条 核查意见的整改落实:

(一)市国资委负责核查的,核查报告经审核批准后,监督稽查机构将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反馈企业整改落实。企业负责核查的,核查报告经市国资委同意后,对核查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进行整改落实。

(二)对市国资委负责核查并移交企业落实整改的,企业应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报市国资委备案。整改方案应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三)整改报告。企业整改完成后,应向市国资委报送整改情况报告。监督稽查机构会同委内有关科室对企业报告进行审核,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视为整改完成:

1.问题发生的原因已经核查清楚;

2.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已经到位;

3.避免此类问题重复发生的制度已经健全、长效机制已经建立;

4.市管企业权限内的问责措施已到位。

(四)监督稽查机构对整改落实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设定整改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逐条对账,整改完成后进行销号。

第十七条 核查情况反馈:

有关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需要反馈核查情况的,经审核批准后,监督稽查机构按要求将有关情况反馈移送单位。

第十八条 问题线索处置完结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含电子版),归档材料应当齐全完整,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问题线索从受理到处置完结的全过程。

第十九条 监督稽查机构定期(半年、年度)对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进行梳理核对、汇总分析,并报告有关情况。



第四章  工作纪律



第二十条 相关工作人员隐匿问题线索,或因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遗失、拖延办理问题线索等,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相关工作人员对知悉的问题线索和工作进展情况应当遵守保密纪律。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披露,造成泄密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十二条 相关工作人员存在违反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财物,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对移交核查或落实整改的问题,存在敷衍塞责,查处、整改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济宁市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规程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开展市管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 国办发〔2015〕79号)和《济宁市市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 ( 济国资〔2020〕31号)等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和职责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济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组织开展的国有资产稽查工作,适用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稽查是指市国资委为维护企业国有资产权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对有关方面移交或监管工作中发现的、可能或已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线索以及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共性问题开展的检查、调查和稽核等活动。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稽查工作以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依据,坚持客观、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稽查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市国资委稽查工作机构(稽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按照规定由市国资委负责的稽查工作,对稽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根据稽查事项安排成立稽查组,具体负责稽查工作的实施,稽查组实行一事一组建的原则。

第六条 稽查组由市国资委稽查工作机构牵头组建,人员从市国资委有关职能科室和企业财务、审计、投资、纪检监察等部门抽调,必要时可以聘用中介机构人员参加。

第七条 稽查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熟悉掌握并准确执行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制度,具备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坚持原则,勤勉尽责,自觉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四)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章  稽查内容和方法



第八条 稽查事项:

(一)各类监督渠道发现和移交的涉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严重不良后果的线索或披露问题;

(二)可能或已经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或严重不良后果的事项;

(三)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共性问题;

(四)其他需要稽查的事项。

第九条  稽查方法:

(一)听取被稽查企业或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陈述和说明,必要时与稽查事项涉及的相关人员谈话,形成谈话记录;

(二)调取、查阅、复制被稽查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与稽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纪要(记录)、财务报告、账簿、会计凭证及其他相关材料;

(三)到被稽查企业调查、检查、稽核有关情况,并进行取证;

(四)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有关问题进行审计、评估或鉴证;

(五)向审计、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了解与稽查事项相关的情况,并取得有关信息资料;

(六)经批准或授权的其他方法。



第四章  稽查工作程序



第十条  确定稽查项目:

根据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相关制度规定,稽查项目为应由市国资委直接组织核查及市国资委会同市管企业核查的问题线索或事项。具体包括:反映市管企业的重大资产损失或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较大资产损失,以及涉及市管企业负责人的问题线索;市国资委认为有必要直接组织或会同市管企业核查的涉及市管企业及所属子企业的其他重要问题线索。

第十一条  稽查进驻准备:

(一)制定稽查方案。根据稽查项目规模及特点,制定稽查方案,明确稽查内容、稽查重点、稽查方式、稽查组成员等。稽查方案经委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建稽查组。根据稽查项目,有针对性地抽调人员组成稽查组,稽查工作机构、稽查项目涉及的委内职能科室应当派员参加,与被稽查单位或个人存在利害关系的,执行相关回避规定。稽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稽查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期间,原则上不再承担原科室或单位的工作。

(三)稽查组人员培训。稽查工作机构组织稽查组成员熟悉了解稽查事项有关情况,学习稽查廉洁、保密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