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年修订版)

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的通知(2020年修订版)

宁政规字〔2015〕1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南京市现行有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 ( 2020-12-10)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废止、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宁政规字〔2021〕1号规定,将标题修改为“《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5年4月29日

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
(2020年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产权处置制度的新途径,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以下称江南六区)范围内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共有产权保障房是指保障对象按出资金额比例与政府委托部门或机构按份拥有产权的保障性住房。

本办法所称保障对象,是指江南六区范围内,家庭收入、财产、车辆、住房状况等符合特定条件的家庭。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是指因婚姻关系形成的家庭(含单亲家庭)。年满35周岁的单身个人视同家庭。

本办法所称的公有产权人,是指经政府委托,代表政府持有共有产权保障房产权份额的政府部门或机构。

第四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是本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市住房保障实施机构(以下称市住保办)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物价、民政、税务、审计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筹集、供应、交易及其管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权清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进退有序的原则。

第六条 保障对象持有共有产权保障房产权份额根据其经济状况、房价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得低于50%。

第二章 优惠和支持政策

第七条 政府委托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建设用地以划拨或者出让方式优先供应,纳入全市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

第八条 政府委托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建设和运营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建设单位可将在建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抵押,向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第九条 为成片开发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规划配套的市政道路、桥梁及排污、排洪、照明等非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按照相关规定纳入城市建设资金统筹解决。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电视等公建配套基础设施由各相关建设单位负责投资建设。

第十条 政府委托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房小区可按不超过总建筑面积2%的比例建设商业用房,计入建设成本,房屋产权为国有,由所在地区政府负责管理,其经营收益在扣除管理维护成本后主要用于补贴共有产权保障房小区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不足支出。

共有产权保障房小区可适当配建部分经营性用房,该部分用房在经有关部门确认后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交纳土地出让金后可上市销售,其销售收入在扣除所交纳的土地出让金后的剩余部分,专项用于平衡共有产权保障房建设成本。

第十一条 购买共有产权保障房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公积金管理部门应优先办理。

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相关金融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提供信贷支持。

第十二条 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适用政策由土地出让合同另行约定。

第三章 房源筹集和规划建设

第十三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房源包括政府委托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及政府收购的用于住房保障的普通商品住房。

市住房保障部门每年第四季度应会同相关部门、各区政府编制共有产权保障房筹集计划,合理确定年度供应规模和结构。

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套型以中小户型为主,单套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90平方米。供应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套型按人口分配,其中1人户45㎡左右,2人户55㎡左右,3人及以上户65㎡左右。

第十四条 政府委托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应按照本市城市规划和住房保障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出行条件,合理选址布局,按年度建立项目储备库。

项目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原则,可由政府委托建设单位直接组织开发建设,也可采取项目法人招标方式选择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招投标的开发企业应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良好的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

共有产权保障房规划设计应坚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资源共享和便利节能原则,应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

建设单位对共有产权保障房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核算,并接受财政、住房保障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专项审计。

第十五条 可建住宅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房项目用地出让前,由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市规划、住房保障部门共同研究项目中配建共有产权保障房方案,报市政府土地出让与储备专题工作会议审定。

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应当在项目用地出让合同中,明确配建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配合办理产权登记、建成后无偿移交产权等事项。

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共有产权保障房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按约定移交给政府委托部门或机构。

第十六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项目实行验收和备案制度。项目竣工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和备案,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共有产权保障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按规定和合同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十七条 根据共有产权保障房年度筹集计划,需收购普通商品住房用作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会各区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实行销售备案制度,由市住保办统一建立项目档案和分户档案。

第四章 供应管理

第十九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价格实行动态管理,由市物价部门按照略低于周边同品质、同类型普通商品住房实际成交价格标准核定,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根据共有产权保障房的房源筹集及保障对象需求情况,按项目或批次制定适时适量供应的具体方案。

供应方案应包括项目的具体情况、供应价格、申购对象、申购程序、供应办法等内容,并向社会公示后施行。

政府委托部门或机构应当每月定期将可供销售房源(含套数、面积、对象等)情况报市住房保障部门,未按时报告的不得销售。未销售完的房源应转入下一年度销售,或由市住房保障部门统一调剂销售。

第二十一条 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

保障对象只能享受一种保障方式,已购买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家庭和个人不得同时享受其他住房保障。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按规定申购一套共有产权保障房:

(一)城市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下称“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江南六区户籍满5年的城镇居民;

2.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规定标准以下;

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

4.家庭人均财产在规定标准以下;

5.家庭拥有车辆情况在规定标准以下。

当多个家庭共同居住同一住房且其中有两个及以上家庭符合申购条件时,若一个家庭申购后,其他家庭的住房面积超过本市的保障标准,家庭之间应当协商确定一个家庭申购。

本项规定的收入、住房、财产和车辆标准,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会同民政等相关部门根据本市共有产权保障房筹集量和上一年度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住水平等因素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适时向社会公示。

(二)具有江南六区户籍且在本市无房屋权属登记、交易记录的城镇居民无房家庭。

(三)具有江南六区户籍且在本市无房屋权属登记、交易记录,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社会保险2年及以上,全日制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未满5年的新就业人员。

(四)经市政府认定的其他住房困难家庭。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家庭或个人,不得申购共有产权保障房:

(一)在本市已经领取征收拆迁安置补偿款5年以内的;

(二)户籍为通过购买住房方式迁入本市的;

(三)正在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

(四)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除申购家庭夫妇外,下列家庭成员可以作为分摊家庭收入的人口:

(一)与申购家庭夫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

(二)正在服义务兵役的子女;

(三)正在外地读书的未婚子女。

第二十四条 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除申购家庭夫妇外,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分摊家庭住房建筑面积的人口:

(一)共同居住的他处无住房的近亲属及其家庭成员;

(二)正在服义务兵役的子女;

(三)正在外地读书的未婚子女;

(四)原同户籍的服刑人员。

第二十五条 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下列房屋应当认定为申购家庭的住房:

(一)家庭成员的私有房屋;

(二)家庭成员承租的公有房屋;

(三)现实际居住的父母或者子女的房屋;

(四)通过离婚、赠与等形式放弃法定应得房屋的(含承租公房);

(五)家庭成员转让或被征收拆迁不满5年的自有、共有住房(含承租公有住房);

(六)已购买或已征收拆迁安置的房屋;

(七)依合同尚未交付的房屋。

第二十六条 已购买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因家庭结构、人口、年龄等发生变化导致新增自然家庭的,该新增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除符合规定条件外,申请人应当结婚满3年或年满35周岁。原房和正享受的共有产权保障房面积应认定为新申购家庭的住房面积。

第二十七条 中低收入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房,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家庭收入情况证明;

(二)房产证、公房租赁证等家庭住房状况证明;

(三)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四)家庭成员婚姻证明;

(五)需提交的其他证明。

第二十八条 中低收入家庭申购共有产权保障房,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申请人本人向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并提供材料,填写《南京市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认定申请审批表》,并签署《诚信承诺书(授权书)》;

(二)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全面核查申购家庭的人口、户籍、收入、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