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全文废止】

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全文废止】

连政规发〔2014〕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15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连政办发〔2016〕88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连政办发〔2018〕167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连云港市政府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办法的通知》 ( 连政规发〔2023〕10号规定,自 2023 年 8 月 13 日起全文废止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连云港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于2014年2月18日经市十三届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7日

连云港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93号令)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四条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县(区)人民政府、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管委会、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具体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后,报县、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征地补偿标准调整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按照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第二章征地补偿



  第八条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第九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被征收土地的面积计算;征收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标准计算;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农用地土地补偿标准的0.5倍计算。

  第十条征收农用地应当支付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被征收的农用地面积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农用地面积计算。林地、园地不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收土地前农用地面积。不足一人的,按一人计算。

  征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十一条征收土地涉及房屋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征收宅基地涉及农民住房的,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能够重新安排宅基地的,对其住房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宅基地的,按照与被征收住房面积相当的原则安排住房,或者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征收土地涉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能够重新安排建设用地的,对其建筑物、构筑物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未能重新安排建设用地的,按照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第十二条征收土地涉及前条规定以外的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等其他地上附着物,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支付迁移费、改建费或者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按照一季产值计算,能够如期收获的不予补偿。对可以移植的苗木、花草以及多年生经济林木等,支付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合理补偿或者作价收购。

  第十三条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具体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执行。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的标准高于市人民政府的,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执行,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高于市人民政府的,执行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  

  第十五条土地补偿费归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应当将不少于80%的农用地土地补偿费支付给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

  安置补助费用于16周岁以下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和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其所有者所有。

  第十六条征地补偿费用没有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有权拒绝交地;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到位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应当按期交地。

  第十七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协调;协调未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协调、裁决争议的具体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第十八条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

  (二)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

  (三)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

  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被征地农民各年龄段人员比例,应当与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各年龄段人员比例基本相同。

  第十九条未成年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当地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再作为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十条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在企业就业的,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择业(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列方式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一)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往前一次性补缴不超过15年且不早于16周岁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补缴的缴费标准按个人申请办理参保之日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的下限确定,缴费比例为20%。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前补缴费年限与已有实际缴费年限累计不超过15年。被征地农民缴纳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先申请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个人分账户中支付,个人分账户资金不足支付时,由本人按规定补充缴纳。

  个人分账户资金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的剩余资金,在其失业或灵活就业期间,本人可提出申请,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用其个人分账户资金逐期代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个人分账户资金不足支付时,由本人按规定继续缴纳。

  (二)从个人申请办理参保之日起,由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用其个人分账户资金逐期代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当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被征地农民个人分账户资金不足支付时,由本人按规定补充缴纳。

  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十一条 养老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