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的通知【全文废止】
苏政办发〔2016〕9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文件的决定》 ( 苏政发〔2024〕108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苏省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
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水平,根据《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5〕71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苏发〔2015〕6号)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江苏工作的明确要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和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任务,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产出为重点,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支撑,以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为保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加快打造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强企,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驱动力。
(二)主要目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综合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强企成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主力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力争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拥有发明专利、注册商标。创新型企业基本建立标准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普遍拥有知识产权管理队伍。企业专利拥有量占全省比重达75%以上。
——知识产权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5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5年翻一番,企业累计申请国际专利达2.5万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达280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60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企业达20万家,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
——知识产权强企数量显著提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0件以上的企业达300家,年申请专利超过100件的企业达1000家,年申请国(境)外专利的企业达1000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强企达5000家。
——支撑转型升级能力显著提升。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核心专利,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宣传培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意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加大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知识产权总监和知识产权工程师的培训力度。制定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负责人轮训计划,提升企业家知识产权意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2016年底前完成轮训任务。全面开展以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保护等为重点内容的企业知识产权总监培训,促进企业管理层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战略运用能力。大规模、多层次组织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专利申请文书撰写、专利信息利用、技术转移等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作用,强化绩效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持续支持其发展的重要依据。到2020年,培育企业知识产权总监3000人、企业品牌管理专业人才6000人、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40000人。
(二)突出信息利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效率。实施“互联网+知识产权工程”,搭建知识产权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基础信息免费向企业开放。推进知识产权导航试点工作,在高新区、特色版权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富有产业特色的专题知识产权数据库,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跟踪全球产业前沿技术动态,提高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水平和规避创新风险能力。制订完善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指南,指导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建设个性化数据库和有效使用商业化数据库,鼓励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并购、重组等环节开展知识产权评议,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水平。到2020年,80%以上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制度,形成常态化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
(三)加大“贯标”力度,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市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贯标”)推进力度,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逐级培育的工作模式,完善“贯标”工作推广、培训、评价、咨询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在领导、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基础上,有选择、分步骤实施“贯标”工作。着力培育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