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办法的通知【全文废止】
苏府〔2004〕56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施行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 ( 苏府通〔2017〕39号)规定,继续施行。
USHUI.NET®提示:根据《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继续施行的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 ( 苏府通〔2021〕1号)规定,继续施行。
USHUI.NET®提示:根据《 苏州市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苏府规字〔2023〕7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现将《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领取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房屋拆迁纠纷,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拆迁纠纷,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租赁人就搬迁期限、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搬迁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原因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而发生的纠纷。
第三条 负责颁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部门,为当地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部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四条 裁决部门审理房屋拆迁纠纷案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
行政裁决实行一次终裁制度。
第二章程序
第五条 当事人向裁决部门申请裁决的,必须在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或者延期期限内递交申请书,并且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二)申请要求和依据的事实理由。
第六条 申请人为拆迁人的,应当提供以下证据和资料:
(一)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和委托拆迁合同;
(二)被拆除房屋权属证明材料和作价评估报告;
(三)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租赁人的补偿安置方案;
(四)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协商记录;
(五)申请人应当告知或送达给被申请人的相关文件及送达回执;
(六)未达成协议的被拆迁人比例及原因;
(七)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
(八)其他有关证据和资料。
申请人为被拆迁人或者房屋租赁人的,应当提供以下证据和资料:
(一)房屋所有权证(包括共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租赁凭证等有效权属证明;
(二)户口簿、身份证;
(三)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批准文件及相关证照,生产、经营人员核定依据;
(四)申请裁决主张权利的相关依据;
(五)其他有关证据与资料。
凡提供的证据和资料是复印件、影印件的,均需向裁决部门提供原件核对。
第七条 在同一拆迁许可范围内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比例较高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受理裁决申请前,应当进行听证。
第八条 裁决部门收到申请书和有关证据、资料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立案并向申请人发出裁决受理通知书;申请裁决资料不齐全,需要补充资料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可以当场补正的,应予当场补正。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行政裁决申请:
(一)对拆迁许可证合法性提出行政裁决的;
(二)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不是拆迁当事人;
(三)拆迁当事人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或者行政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再次申请裁决的;
(四)房屋已经灭失的;
(五)依法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对裁决申请人不予受理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 裁决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裁决申请书副本及答辩通知书送达给被申请人,并告知被申请人按指定日期提交答辩书和有关的证据资料。被申请人不如期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裁决。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在裁决申请或裁决调解过程中对自己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被申请人应当在答辩和裁决调解过程中对自己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逾期不提供相应证据的,裁决部门可以依据现有的证据作出裁决,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参加裁决活动。委托他人代理的,必须向裁决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十三条 当事人认为裁决工作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有权申请裁决工作人员回避。申请回避必须陈述理由。是否回避,由裁决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决定并告知申请回避的当事人。
裁决工作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是否回避,由裁决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四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裁决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裁决:
(一)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需追加被申请人的;
(二)拆迁当事人不住拆迁地或者因病住院、出差等,难以通知到会进行调查取证的;
(三)申请裁决书副本或者裁决调解通知无法送达,影响审理期限的;
(四)调解过程中拆迁当事人对房产评估结果提出异议,裁决部门认为有必要委托评估机构进行复核或者鉴定的;
(五)拆迁人未能及时提供安置房源或过渡房源的;
(六)房屋产权人下落不明或房屋产权人死亡,继承人下落不明,需要查明的;
(七)其他应当中止裁决的情形。
中止裁决的原因消除后,应当及时恢复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中止时间不计入裁决期限。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裁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受理裁决申请后,当事人自行达成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