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144 号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2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20年12月30日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普通国省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普通国省道(以下简称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省道,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国道和省道。

国省道属于收费公路的,按照收费公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国省道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国省道发展与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发展相协调,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衔接。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国省道建设主体,负责落实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征收补偿等责任。

部分重要国省道以及国省道跨越长江的桥梁、隧道和连接设区的市之间的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省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确定建设主体。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省道的养护和管理。部分重要国省道建设、养护项目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制定促进国省道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会商、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国道、省道规划,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安排,制定国省道年度建设计划,并纳入全省交通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国省道应当按照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实施。

第七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国省道的,应当明确或者组建国省道建设项目法人。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国省道的,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组建项目法人。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国省道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国省道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国省道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手续由项目所在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省人民政府另行确定建设主体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手续,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国省道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同步建设路网监测工程、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公路附属设施。桥梁下部陆地空间应当按照规定同步采取绿化、防护等措施。

第十条 国省道建设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法人方可将国省道移交所在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养护。

第十一条 涉及改线的国省道建设项目,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应当在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具原国省道有关路段管理养护权移交承诺书。承诺书应当明确移交后原国省道有关路段管理养护主体。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涉及改线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之日起三个月内,组织将原国省道有关路段管理养护权移交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十二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省国省道养护规划和养护标准。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国省道技术状况、养护目标和国家承担国道养护的支出情况,编制年度养护计划。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确定国省道的公路用地、划定建筑控制区,并向社会公告。

国省道确定公路用地、划定建筑控制区之前,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控制标准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做好国省道两侧公路用地范围外的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满足国省道绿化、美化要求,但不得妨碍安全视距。

第十五条 利用国省道跨省超限运输,或者进行下列涉及国省道施工活动,应当经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许可。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

(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使国省道改线的;

(二)跨越、穿越国省道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在国省道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需要中断交通或者需要半幅封闭国省道涉及两个以上设区的市的;

(三)国省道中的一级公路增设或者改造中间带开口的平面交叉道口的。

第十六条 国省道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公路桥梁周围20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的,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批准,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方可进行。

第十七条 国省道路产赔偿、补偿收入应当按照省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相关规定收取,纳入同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路产恢复和保护。

第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省道沿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在国省道及其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和公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搭建设施、倾倒废弃物、摆摊设点、堆放物品、打谷晒场、采石取土、焚烧物品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整治,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路域环境优美。

第十九条 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绿色、智能技术在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中的运用,建立统一高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国省道重要节点、路段和重大桥梁、隧道监测系统,实施国省道品质工程。

第二十条 涉及国省道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定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处罚或者处理,但未明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层级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第二十一条 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国省道的,其建设、养护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约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省司法厅:《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1-01-07  来源:江苏省司法厅

为规范和加强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全省公路事业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江苏实际,在全面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江苏省普通国省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省公路法规制度体系,明确界定了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职责,对依法推动我省普通国省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背景

截止2019年底,我省普通国省道总里程1225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占比78%、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99%。在公路交通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省普通国省道公路总体维持良好的公路技术状况。2019年底,普通国省道MQI达到94,优等路率达到91%。普通国省道作为覆盖范围广、提供服务普遍、公益性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我省公路网中的重要支撑骨架,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我省普通国省道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建设、养护主体不够明确,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管理职责不够明晰,公路建设、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上位法有关确定普通国省道管理主体的要求,亟需制定《办法》予以解决和落实。

(一)充分发挥普通国省道骨干支撑作用、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普通国省道建设是展示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未来一段时期内,我省普通国省道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规范和加强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既是确保普通国省道建设质量、保护路产路权不受侵犯、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提高公路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发挥普通国省道的骨干支撑作用,推进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界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现实需要

普通国省道管理涉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普通国省道由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管理、监督职责,具体划分由省人民政府确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今年,《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苏政办发〔2020〕14号)发布,明确了我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但目前我省尚未出台界定省市之间普通国省道相关职责的规定。制定《办法》是落实上位法有关规定和改革要求的需要,对划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普通国省道建设、养护、管理职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明确普通国省道发展新导向的客观需要

新的宏观环境对我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普通国省道管理职责提出了新要求。如加强公路建设、推广养护新技术应用,推动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普通国省道的品质、信息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等,需要结合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通过制定《办法》,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工作要求。

二、起草过程

2018年2月,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召开由省有关部门、高校、交通运输系统有关单位、部门专家参加的立法论证会,明确《办法》起草的思路、原则、框架和重点内容等,为《办法》起草奠定了基础。2018年3—10月,在交通运输系统内多轮调研、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经省交通运输厅第12次厅务会审议通过,形成《办法》(送审稿),报省政府。

2018年11月-2019年8月,省司法厅对《办法》(送审稿)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2次征求意见,并专门赴扬州调研座谈,根据省各有关部门、各地的建议,对《办法》(送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9年9月-2020年11月,根据最新出台的《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省司法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先后两次对《办法》进行修改,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第3次征求意见。根据省各有关部门、各地的意见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比较科学、合理、合乎省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草案)》,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22条,主要包括适用范围、省市管理职责划分、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新发展要求等内容。《办法》贯彻落实了国家和省有关普通国省道管理工作要求,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总结了我省普通国省道发展经验,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普通国省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体现了先进性、务实性和指导性。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宗旨和依据

《办法》立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江苏省公路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