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菏文旅字〔2022〕19号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发区、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局有关科室、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菏办字〔2020〕16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抓好工作落实。

 
附件: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行动方案




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4日



附件

 
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菏办字〔2020〕16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切实解决我市非遗工作传承保护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决定集中利用三年(2022-2024年)时间,聚焦短板,科学施策,开展非遗传承发展攻坚行动。特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一)完善调查记录研究体系。推动非遗资源调查常态化,妥善保管相关实物资料,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调查登记。加强对非遗有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实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记录,优先记录历史文化价值高、传承困难的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建立市级、县级非遗专家库。积极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加大理论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力度。(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市文化馆、市艺研所等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二)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认定和管理制度,把具有突出价值和鲜明特色的非遗项目列入市级、县级非遗名录予以保护。组织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动态管理调整保护单位。每年总结推广2-5个非遗保护优秀实践案例。(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三)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和管理制度,优化传承结构,增大中青年传承人比例,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承人梯次配备。开展代表性传承人义务履行和传习补助经费评估。探索实施动态管理,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或因违法违规、违背社会公德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取消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予以公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研修研培计划,为传承人提供培训机会、展示平台。为传承人传承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环境。倡导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教学或设立工作室。(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四)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推进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探索建设非遗工坊街区。各县区至少建立1处综合性非遗展示、体验场所,支持新建改建一批非遗展示体验中心、传习所。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推动市非遗促进会创办非遗展览馆、体验馆。(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五)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在城市社区培育发展非遗的土壤,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提升其参与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在非遗资源丰富、保护传承有力、民众积极参与的地区,推动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创建10-20个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积极申报省级文化生态名村、名镇。推进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不断完善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制度,推进保护队伍建设,争取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曹州文化生态保护中心,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二、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根据项目特点和存续状况,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按照保护性传承、传承性保护、保护性开发和开发性保护四类进行分类保护(分类情况见附件)。

(一)加强保护性传承类项目保护传承。对存续状态受到威胁、丧失传承人、客观存续条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以及传承群体极少、受众较少的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类等非遗项目,实施保护性传承。保护性传承类项目,以保护为主,积极争取保护经费,维持项目存续,做好文脉传承。重点加强对濒临消失的非遗项目的保护,优先安排非遗保护资金,记录、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和实物,及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建立数据库、档案库。保护性传承类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传承,成效显著、有发展前景的,可列为传承性保护类项目。(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市文化馆、市艺研所等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二)加强传承性保护类项目传承发展。对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传承群体、受众较为广泛、具有发展前景和优势的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类等非遗项目,实施传承性保护。对传承性保护类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经费、人才支持,推进传承发扬。积极阐释挖掘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做好纳入文化和旅游部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库“尧的传说”等重点项目的保护传承。提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的实践频次和表演水平,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推进非遗演艺作品创作,推出一批与时代审美相符的非遗作品,增强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的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市文化馆、市艺研所等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三)加强保护性开发类项目传承利用。加强对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将“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对保护性开发和开发性保护项目进行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存续状态良好、消费群体较小、不易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类等非遗项目,实施保护性开发。保护性开发类项目,以保护为主,积极争取保护经费,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实现其自身的有序传承。传承利用应当保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保护性开发类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发挥传承人、保护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作用。保护性开发类项目发展壮大后,可列为开发性保护项目。(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四)加强开发性保护类项目发展利用。对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类等非遗项目,实施开发性保护。开发性保护类项目,寓保护于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开发利用程度。

一是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手造工程。依托非遗项目,通过创意新造,丰富产品题材和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建设高品质非遗产品体系,培育传统工艺领军品牌。推动汉服手造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工笔牡丹画全链条高端发展模式,提高鲁锦、单县羊肉汤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每个县区培育1-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手造支柱项目。二是加强创意规划设计。强化非遗保护单位、企业、传承人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传统工艺大赛、技能大赛,激发创意活力,培养创意人才,催生高品质非遗产品。推进与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菏泽学院等高校的合作,支持引导高校和有关机构在非遗资源富集地区、传习所、企业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创意设计、工艺提升和推广销售平台。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发展传统工艺产业集群。支持市非遗促进会等有关企业、社会组织带动各类非遗资源集中集聚、抱团发展,形成集展示展销、互动体验、培训传承、活化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产业生态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工艺品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升级发展。四是加强推介,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互联网”发展新模式,丰富推介方式,结合虚拟现实等新媒体互动技术、现代移动数字技术,推动非遗产品“破壁出圈”。(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产业发展科、科技教育和市场推广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三、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利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水浒好汉城、曹州巷等景区、街区,提升非遗活态展示水平、非遗产品市场化水平和游客文化体验。探索“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非遗+”融合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典型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产业发展科、资源开发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二)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鲁锦、木雕、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凸显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的优势,深入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发挥“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十佳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非遗工坊。利用好相关支持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育一批木雕、柳编等专业乡镇、村庄。(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四、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

(一)联合新闻媒体和相关机构开展非遗传播推广活动。联合新闻媒体设立非遗专栏、专题,形成一批品牌传播项目。推动各类媒体推出体现非遗内容的记录片、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发挥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独特优势,丰富传播手段,培育一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网红”品牌,让非遗通过新媒体得到更广泛的认知、认可。开展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新媒体知识培训,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科技教育和市场推广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

(二)广泛开展非遗展示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和传统民俗节庆,开展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民俗等活动,打造推出一批非遗展示精品,彰显非遗保护新理念、新实践和新成果。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乡村、社区、校园、企业、景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开展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每县区组织3-5个非遗项目进校园,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积极开展国内外非遗交流、研究与合作,增强菏泽非遗的知名度、美誉度。(责任单位:市局非遗科、公共服务科、科技教育和市场推广科,各县区文化旅游部门,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市文化馆、市艺研所等市直有关保护单位)




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名单

保护性传承类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目前级别

申报地区

1

尧的传说

国家级

牡丹区

2

牡丹传说

国家级

牡丹区

3

陶朱公传说

国家级

定陶区

4

麒麟传说

国家级

巨野县

5

庄子传说

国家级

东明县

6

仿山山会

省级

定陶区

7

伊尹传说

省级

曹县

8

伯乐传说

省级

成武县

9

孙膑传说

省级

鄄城县

10

尧的传说

省级

鄄城县

11

龙王冯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市级

牡丹区

12

曹州牡丹花会

市级

牡丹区

13

菏泽斗羊

市级

牡丹区

14

戚姬传说

市级

定陶区

15

冉子传说

市级

定陶区

16

商汤传说

市级

曹县

17

成武儿歌

市级

成武县

18

九女传说

市级

成武县

19

瓦堌庙庙会

市级

成武县

20

梁王庙庙会

市级

成武县

21

吉祥寺庙会

市级

成武县

22

成武斗羊

市级

成武县

23

成武斗鸡

市级

成武县

24

瓦堌庙庙会

市级

成武县

25

吕后传说

市级

单县

26

老君寨传说

市级

单县

27

马神庙会十月大会

市级

单县

28

东岳天齐庙会

市级

巨野县

29

水浒传说

市级

郓城县

30

肖堌堆庙会

市级

郓城县

31

马叉

市级

鄄城县

32

尧陵祭尧大典

市级

鄄城县

33

刘秀传说

市级

东明县

34

黄巢传说

市级

东明县

35

丧事礼俗

市级

东明县

36

沙窝庙会

市级

东明县

37

黄河水神

市级

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传承性保护类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目前

级别

申报地区

1

鲁西南鼓吹乐

国家级

牡丹区

2

大平调

国家级

牡丹区

3

两夹弦

国家级

定陶区

4

定陶皮影

国家级

定陶区

5

四平调

国家级

成武县

6

大平调

国家级

成武县

7

鲁西南鼓吹乐

国家级

单县

8

山东落子

国家级

单县

9

鲁西南鼓吹乐

国家级

巨野县

10

山东琴书

国家级

郓城县

11

商羊舞

国家级

鄄城县

12

大平调

国家级

东明县

13

佛汉拳

国家级

东明县

14

山东琴书

国家级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

15

山东花鼓

国家级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

16

莺歌柳书

国家级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

17

山东古筝乐

国家级

菏泽市文化馆

18

菏泽弦索乐

国家级

菏泽市文化馆

19

山东梆子

国家级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20

大弦子戏

国家级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21

枣梆

国家级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

22

大洪拳

省级

牡丹区

23

梅花拳

省级

定陶区

24

定陶阴阳掌

省级

定陶区

25

牛屯鼓乐

省级

定陶区

26

柳子戏

省级

定陶区

27

桃源花供

省级

曹县

28

戏文纸扎

省级

曹县

29

曹县八卦掌

省级

曹县

30

二洪拳

省级

曹县

31

包楞调

省级

成武县

32

担经

省级

成武县

33

鲁西南鼓吹乐

省级

成武县

34

精灵皮

省级

单县

35

四平调

省级

单县

36

花鼓丁香

省级

单县

37

山东渔鼓

省级

单县

38

山东落子

省级

巨野县

39

孔楼杂技

省级

巨野县

40

二郎拳

省级

巨野县

41

山东梆子

省级

巨野县

42

柳子戏

省级

郓城县

43

山东梆子

省级

郓城县

44

北词两夹弦

省级

郓城县

45

高跷

省级

郓城县

46

坠子

省级

郓城县

47

水浒拳

省级

郓城县

48

大洪拳

省级

郓城县

49

山东古筝乐

省级

郓城县

50

梅花拳

省级

鄄城县

51

大洪拳

省级

鄄城县

52

二洪拳

省级

鄄城县

53

旋木

省级

鄄城县

54

担经

省级

鄄城县

55

三皇舞

省级

鄄城县

56

坠子

省级

鄄城县

57

抬阁

省级

鄄城县

58

北狮皮制作技艺

省级

鄄城县

59

狮舞

省级

东明县

60

羊抵头鼓舞

省级

东明县

61

武术点穴法

省级

东明县

62

梅花拳

省级

东明县

63

撅老四舞

省级

东明县

64

小曲子

省级

东明县

65

黄河号子

省级

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66

雷琴艺术

省级

菏泽市琴筝清曲古乐社

67

掌洪拳

市级

牡丹区

68

八卦掌

市级

牡丹区

69

查拳

市级

牡丹区

70

曹州梅花拳

市级

牡丹区

71

山东琴书

市级

牡丹区

72

大弦子戏

市级

牡丹区

73

蹬技

市级

牡丹区

74

定陶夕阳掌

市级

定陶区

75

定陶洪拳

市级

定陶区

76

定陶掌洪拳

市级

定陶区

77

定陶二路洪拳

市级

定陶区

78

大平调

市级

定陶区

79

南路山东琴书

市级

定陶区

80

定陶戴氏心意拳

市级

定陶区

81

鲁西南民歌

市级

定陶区

82

蹦伞

市级

曹县

83

商汤鼓角

市级

曹县

84

狮子舞

市级

曹县

85

曹县皮影

市级

曹县

86

山东花鼓

市级

曹县

87

马叉舞

市级

曹县

88

竹马舞

市级

曹县

89

二郎拳

市级

曹县

90

关东炮捶

市级

曹县

91

坠子

市级

曹县

92

山东琴书

市级

曹县

93

大弦子戏

市级

曹县

94

梅花拳

市级

曹县

95

成武大鼓

市级

成武县

96

弦子鼓

市级

成武县

97

两夹弦

市级

成武县

98

南路山东琴书

市级

成武县

99

坠子

市级

成武县

100

花鼓丁香

市级

成武县

101

木板大鼓

市级

单县

102

山东琴书

市级

单县

103

大洪拳

市级

单县

104

柳琴戏

市级

单县

105

坠子

市级

单县

106

山东梆子

市级

单县

107

枣梆

市级

巨野县

108

柳子戏

市级

巨野县

109

山东琴书

市级

巨野县

110

坠子书

市级

巨野县

111

山东花鼓

市级

巨野县

112

梨花大鼓

市级

巨野县

113

五步架

市级

巨野县

114

晁家拳

市级

郓城县

115

枣梆

市级

郓城县

116

山东花鼓

市级

郓城县

117

宋江阵

市级

郓城县

118

抬阁

市级

郓城县

119

山东落子

市级

郓城县

120

王氏内家拳

市级

郓城县

121

竹马戏

市级

郓城县

122

莲花落

市级

郓城县

123

渔鼓

市级

郓城县

124

佛汉拳

市级

郓城县

125

阴阳掌

市级

郓城县

126

琴剧

市级

郓城县

127

郓城乾捶梅花炮拳

市级

郓城县

128

状元大刀

市级

郓城县

129

孙膑拳

市级

郓城县

130

文圣拳

市级

郓城县

131

大弦子戏

市级

郓城县

132

鄄城斗鸡

市级

鄄城县

133

佛汉拳

市级

鄄城县

134

鼓吹乐

市级

鄄城县

135

鄄城古筝乐

市级

鄄城县

136

琴书

市级

鄄城县

137

落子

市级

鄄城县

138

木板大鼓

市级

鄄城县

139

舞龙

市级

鄄城县

140

坠琴

市级

鄄城县

141

软弓京胡

市级

鄄城县

142

枣梆

市级

鄄城县

143

山东花鼓

市级

鄄城县

144

东明炮拳

市级

东明县

145

坠子

市级

东明县

146

麒麟舞

市级

东明县

147

鲁西南鼓吹乐

市级

东明县

148

尹传陈式太极拳

市级

东明县

149

山东落子

市级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

150

古琴艺术

市级

菏泽市艺术研究所

151

软弓胡音乐

市级

菏泽市琴筝清曲古乐社

152

梅花拳

市级

菏泽市梅花拳协会

153

梅花拳

市级

菏泽市牡丹区武术开发公司

154

指书

市级

菏泽市林默指书艺术研究院

155

鲁西南黄河夯硪号子

市级

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保护性开发类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目前

级别

申报地区

1

曹州面人

国家级

牡丹区

2

曹县江米人

国家级

曹县

3

鄄城砖塑

国家级

鄄城县

4

曹州刻瓷

省级

牡丹区

5

荆氏经络点穴疗法

省级

牡丹区

6

马纪庄眼药制作技艺

省级

定陶区

7

曹县龙灯制作技艺

省级

曹县

8

全鸡接骨膏

省级

曹县

9

活血接骨膏

省级

曹县

10

曹县蒸碗

省级

曹县

11

皮影制作技艺

省级

曹县

12

刻瓷

省级

成武县

13

泥塑(曹州泥偶)

省级

成武县

14

张氏缪篆书刻技艺

省级

巨野县

15

任氏怀德堂膏药

省级

郓城县

16

水浒纸牌及雕版印刷工艺

省级

郓城县

17

郓城黄泥古陶制作

省级

郓城县

18

千户宋楼宋氏正骨疗法

省级

鄄城县

19

东明粮画制作技艺

省级

东明县

20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

省级

东明县

21

菏泽泥塑

市级

牡丹区

22

曹州剪纸

市级

牡丹区

23

吉家烧鸡制作技艺

市级

牡丹区

24

李磨油小磨芝麻香油制作技艺

市级

牡丹区

25

曹州井氏养蜂技艺

市级

牡丹区

26

王氏穴位卡灸疗法

市级

牡丹区

27

陶丘雕刻

市级

定陶区

28

李庄眼药中医眼药

市级

定陶区

29

定陶皮影雕刻技艺

市级

定陶区

30

中医针灸针挑疗法

市级

定陶区

31

彪字号膏药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32

小儿穴位贴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33

郭家驴肉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34

曹县中医推拿

市级

曹县

35

曹县烙画

市级

曹县

36

曹县老土布

市级

曹县

37

指画

市级

曹县

38

面瘫牵正膏制作工艺

市级

曹县

39

子午流注针灸疗法

市级

曹县

40

曹县砖雕

市级

曹县

41

曹县泥塑

市级

曹县

42

黑陶

市级

成武县

43

纸扎

市级

成武县

44

捏糖人

市级

成武县

45

糖画

市级

成武县

46

古城香油水煎包制作技艺

市级

成武县

47

烟庄正骨

市级

成武县

48

旋木

市级

成武县

49

吴氏制香传统技艺

市级

单县

50

宋氏活鸡接骨膏

市级

单县

51

风湿骨关节病消痛贴

市级

单县

52

马仁堂鲁黑膏

市级

单县

53

德缘堂正骨

市级

单县

54

言午堂清癣膏

市级

单县

55

杨氏方笙制作技艺

市级

单县

56

黄岗馓子制作技艺

市级

单县

57

柴烧陶印

市级

巨野县

58

剪纸

市级

巨野县

59

于氏正骨

市级

巨野县

60

张氏一指禅手法治疗带状疱疹

市级

巨野县

61

微书写卷

市级

巨野县

62

仝氏正骨

市级

郓城县

63

花鸟字

市级

郓城县

64

郓城碳粉画

市级

郓城县

65

郓城罗氏刺络疗法

市级

郓城县

66

郓城传统彩粉画

市级

郓城县

67

郓城泥塑

市级

郓城县

68

郓城剪纸

市级

郓城县

69

復盛永痹通热宝传统制作技艺

市级

郓城县

70

丁氏通络清肺平喘贴

市级

郓城县

71

神王膏药

市级

鄄城县

72

手工插花技艺

市级

鄄城县

73

鄄城木版年画

市级

鄄城县

74

太祖洪拳

市级

鄄城县

75

烙画

市级

鄄城县

76

羊毛手工编织技艺

市级

鄄城县

77

聚同木梳制作技艺

市级

鄄城县

78

任氏带状疱疹外敷疗法

市级

鄄城县

79

糖果饯

市级

鄄城县

80

剪纸

市级

鄄城县

81

鄄城泥塑

市级

鄄城县

82

大弦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83

东明西瓜酱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84

花馍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85

唐氏糖画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86

栽桑制杈技艺

市级

东明县

87

东明纸扎

市级

东明县

88

赵氏祖传正骨

市级

东明县

89

支氏正骨

市级

东明县

90

毛家祖传喉科

市级

东明县

91

木版年画

市级

菏泽市博物馆

92

花鸟篆书(菏泽花鸟字)

市级

菏泽市文化馆

93

曹州中药炮制技术

市级

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94

巴必克疤痕膏

市级

菏泽巴必克医疗服务有限公司中医(综合)诊所

95

根雕(曹州根雕)

市级

菏泽市工艺美术协会

96

曹州面人

市级

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97

曹州麦秆画

市级

菏泽市工艺美术协会

98

裘皮手工艺品技艺

市级

菏泽宇航裘革制品有限公司

99

阿胶生产传统技艺

市级

山东东美阿胶有限公司

100

鲁西南杆秤制作技艺

市级

菏泽市工艺美术协会

101

聚魁笔庄毛笔制作技艺

市级

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102

烧鸡制作技艺

(陶城王老味柴烧鸡)

市级

菏泽开发区二峰烧鸡店

103

邹氏挑针疗法

市级

菏泽市中医医院

104

朱明武杨氏吹喉疗法

市级

菏泽开发区辛集宪恩诊所

105

韩氏化刺膏

市级

菏泽市世昌椎间盘中医诊所

106

韩氏化刺丸

市级

菏泽市世昌椎间盘中医诊所

107

黄河窑陶瓷烧制技艺

市级

菏泽市工艺美术协会

108

中医点穴

市级

菏泽市开发区盛泽草本植物有限公司

109

牡丹鲜花饼

市级

菏泽开发区蓝天蓝食品有限公司





开发性保护类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目前

级别

申报地区

1

曹县柳编

国家级

曹县

2

曹县木雕

国家级

曹县

3

鲁锦织造技艺

国家级

鄄城县

4

菏泽木雕

省级

牡丹区

5

曹州绳编

省级

定陶区

6

曹州堆绣

省级

定陶区

7

曹县烧牛肉制作技艺

省级

曹县

8

成武酱菜

省级

成武县

9

柳条编制作

省级

单县

10

单县羊肉汤传统制作技艺

省级

单县

11

花冠酒传统酿造技艺

省级

巨野县

12

工笔牡丹画

省级

巨野县

13

鲁润阿胶传统制作技艺

省级

巨野县

14

郓城古筝制作技艺

省级

郓城县

15

东明香肚制作技艺

省级

东明县

16

邓氏黍米原浆酒制作技艺

省级

菏泽市定陶区学志黍米酒酿造研发中心

17

曹州耿饼

市级

牡丹区

18

刘氏浓香白酒酿造技艺

市级

定陶区

19

春秋酎酒酿造技艺

市级

定陶区

20

定陶烧鸡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21

十里铺糕点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22

隆盛昌糕点制作技艺

市级

定陶区

23

鲁西南传统木工制作技艺

市级

曹县

24

麻酥糖制作技艺

市级

曹县

25

麦芽糖制作技艺

市级

曹县

26

白酥鸡

市级

成武县

27

徐家满当烧牛肉

市级

成武县

28

李六香油

市级

成武县

29

草里王酿酒技艺

市级

成武县

30

孔家小磨香油

市级

巨野县

31

谢集罐子汤

市级

巨野县

32

水浒酒传统酿造技艺

市级

郓城县

33

黄泥冈酒传统酿造技艺

市级

郓城县

34

郓城鸿发涌酒传统酿造工艺

市级

郓城县

35

郓城西瓜酱制作技艺

市级

郓城县

36

王屯冰红糖传统制作技艺

市级

郓城县

37

烧羊肉

市级

鄄城县

38

左营绿豆丸

市级

鄄城县

39

致德坊绿豆酸粥

市级

鄄城县

40

桃木雕刻

市级

鄄城县

41

花王石磨香油

市级

鄄城县

42

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43

红薯粉条制作技艺

市级

东明县

44

老泥池酒传统酿造技艺

市级

山东菏泽天香酒业有限公司



来源:菏泽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