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2008-08-05 威政发〔2008〕4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2019-12-19)规定,决定保留。决定保留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有效期至2024年11月30日。
USHUI.NET®提示:根据《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执行《威海市地名管理办法》等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威政发〔2024〕12号)规定,继续执行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省政府《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6〕3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以满足城市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三)总体目标。到2009年底,全市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威海市区(以下简称市区,包括环翠区、高区、经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市户籍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60周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率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市区门(急)诊总数的50%以上。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城市建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户籍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以上,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市门(急)诊总数的40%以上。
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要认真分析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科学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和数量。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至10万人口规划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社区居民可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要打破所有制界限,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择优准入,动态管理。
(三)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应当具备开展全科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疫情报告、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条件。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按照每2000至3000服务人口配备1至2名医师和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统一标识、统一工作职责和制度、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收费标准。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到2009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承担社区卫生诊断、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一类疫苗接种、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筛查和管理、老年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五)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明确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合理分工、双向转诊制度和标准。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起二级以上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服务,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等。
(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中医药防治及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等非手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服务,推广50种适宜技术,到2009年底,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率要达到90%。
三、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严格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充分利用市级医师临床培训基地等卫生教育资源,采取脱产与半脱产培训相结合、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医师、公共医师、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到2009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要达到100%。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指导和服务,其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