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土地监察条例【2012年修订版】
1996年12月24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1年11月23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2年7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和监督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土地管理职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监察工作。
本条例所称土地监察,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土地监察队依法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依法进行查处的行政执法活动。
第三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的土地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监察工作。其中,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监察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土地监察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土地监察队在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行使土地监察职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规范土地监察行为,建立土地巡回检查、案件督办、案件回避、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和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二章土地监察职责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监察职责是:
(一)依法对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土地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并依法为检举、控告人保密;
(四)制止土地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土地违法案件;
(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转用,土地征占用、安置补偿,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转让、抵押、终止,土地价格评估,土地资产管理,建设用地使用、闲置,土地整理,耕地开垦,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和企业因破产、兼并致使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认定;
(八)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土地犯罪案件;
(九)依法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或者直接作出行政处分的决定;
(十)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十一)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涉及土地问题的其他案件;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可以责令其修改或者撤销,也可以直接撤销或者向下级人民政府提出撤销的建议。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修改或者撤销的建议。
第七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或者明显不当的,有权责令其改正或者撤销,或者直接予以撤销。
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有权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
第八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和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过程中,应当到用地现场对土地的类别、面积、权属、用途、四至范围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经检查确认有土地违法行为或者其土地违法行为未被依法处理的,不得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发给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土地监察职责时,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受监督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
(二)进入土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三)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
(四)对涉嫌土地违法的单位和个人,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办理相关手续;
(五)对与土地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资料、财物等证据依法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六)责令涉嫌土地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在调查处理期间不得转让、转移、毁损与案件有关的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物和其他财物;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章土地违法案件的管辖
第十条土地违法案件,由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省和市、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管辖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土地违法案件:
(一)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二)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土地违法案件;
(三)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交办的土地违法案件;
(四)认为有必要直接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
第十一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自己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指定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处。下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管辖的土地违法案件,认为需要由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可以报请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不得再向下级移交或交办,并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办理和报告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管辖权有争议的土地违法案件,由争议双方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四章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
第十三条土地违法案件的立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
(二)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三)属于本部门管辖或上级指定、交办的。
第十四条符合立案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立案。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程序,应当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十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案件承办人调查处理案件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调查取证:
(一)查阅、调取、复制、摘录与案件有关的文件、图件、证照等资料;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等;
(三)询问当事人和知情人,制作询问笔录,必要时经当事人同意可采取录音等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四)通知当事人按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提供有关资料或者陈述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承办人在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并应佩带统一的土地监察标志,出示土地监察证件或者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有下列土地违法行为之一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者《责令停止使用土地通知书》: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二)无权、越权批准占用土地的;
(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者超过土地年度利用计划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占用的;
(五)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开发、利用土地的;
(六)国有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后拒不交出土地的,或者经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