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青政发〔2012〕5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 ( 青政字〔2020〕1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4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壮大十条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主要目标。围绕《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和创新,以项目为抓手,从2013至2015年,每年推进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200项以上,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50%且不低于全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每年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000项以上,新增市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0家以上。到“十二五”末,市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400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30家,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明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改造,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和集聚集约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改造投资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发挥显著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任务
围绕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结合国务院提出的技术改造的九个重点方向,确定我市企业技术改造的七大重点任务。
(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着力突破制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改善研发试验条件,构建支撑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的创新平台。促进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优化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工艺流程再造,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制造水平。鼓励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优势产品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新产品贡献率,走“专精特新”之路。积极推动军民结合,引导企业承接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品牌经济发展,梯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三)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高设备投资在项目投资中的比重,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速动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精密数控机床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拳头产品。鼓励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促进绿色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提升工业能级、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认真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二五”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达到1000户。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十二五”末力争建成20个以上清洁生产园区。
(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把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回收再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环节,深入开展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嵌入式工业产品,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支持面向企业、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落实《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