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嘉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嘉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嘉兴市政府令第47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嘉政发〔2021〕34号规定,继续有效

《嘉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2014年4月25日

嘉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确定的各类法定规划和其他用于指导城乡空间布局与建设的各类非法定规划。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下位规划必须符合上位规划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城乡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对涉及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报本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

城乡规划委员会建立城乡规划专家咨询制度,城乡规划制定、修改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应听取专家意见。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并在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设立派出机构。

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  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制定适用于本区域的相关实施性技术规定,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



第九条  市域总体规划是统筹全市城乡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县(市)域总体规划都必须符合市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市域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县(市)域总体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镇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镇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镇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总体规划,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第十一条  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批准的保护规划,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论证,并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据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对地下的交通设施、人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管网、需保护的文物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统筹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空间范围和开发强度等要素。

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中交通、水利、电力、燃气、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绿化、消防、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民政等专项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各项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

市、县(市)人民政府在审批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涉及城乡空间布局的部门规划时,应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就部门规划中涉及空间布局的内容是否符合城乡规划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  分区规划〔包括各类新区(园区)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对具体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安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出指导性要求。

分区规划〔包括各类新区(园区)总体规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管委会)共同组织编制,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市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区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会同所在区规划派出机构组织编制,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各县(市)所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编制城市设计,指导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阶段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成果,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按照相应规划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八条  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依照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其中,市区的村庄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规划展示固定场所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少于30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二十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符合法定修改情形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报批,并重新向社会公布。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应在不违反重大功能布局要求,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综合评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环境、景观等影响后进行。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用地应当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市、县(市)、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城市有机更新应当坚持生活、生产、生态相融合,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弘扬历史文化相结合。对列入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范围的地块,在特殊情况下确需调整有关指标的,需经科学论证,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并根据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乡建设年度计划。

第二十三条  规划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规划许可机关在作出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将规划许可内容、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享有的权利等事项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建设项目现场等场所进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10日。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对许可事项提出异议的,规划许可机关应当研究处理并在十五日内回复处理结果。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的,规划许可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规划许可机关应当自作出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许可内容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建设项目现场等场所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符合有关城乡规划,在地下空间规划确定的层次空间内进行建设。与地表建设工程一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应当与地表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独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单独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对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批准、核准或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核发选址意见书。

根据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的有关规定,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逐级提出审查意见。

其它由省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协调区和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第二十六条  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依照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照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条件的,应当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一)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

  (二)不符合村庄规划或者专项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

(三)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改变规划条件确定的用地性质,提高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高度或者建筑密度,降低规划条件确定的绿地率,或者减少规划条件确定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的。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范规划条件变更程序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城乡规划已改变用地性质但近期建设规划中暂不实施改造的工业仓储类地块,在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且不改变业主单位、用地性质、经济技术指标和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改造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经审查、核实后如同意其申请,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改扩建工程的规划条件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依照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符合规划条件或规划要求、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文字标明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当与图纸所示相一致。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载明分类建筑用途。其中,用于销售的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应当明确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积。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有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