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
(2022年12月9日滨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2023年1月10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提高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节约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将城市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资金投入和激励奖励机制,建设节水型城市。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制止、投诉和举报。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海洋发展渔业、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节约用水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节约用水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法律法规、水科学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宣传推广节约用水先进典型。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保证正常运行。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失。

第七条  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和公共供水管网内取水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行业用水定额、用水需求、近三年实际用水情况以及取水许可水量或者供水单位供水能力等核定、下达用水计划,并对用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对取用多种水源的用水单位,应当分别核定并下达用水计划。

第八条  用水应当计量。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安装计量设施,有两类以上不同用途用水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立水价形成和调整机制。区分不同用水,实行差异化水价。

第九条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公共供水管网用水单位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的,除缴纳水费外,还应当缴纳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特种用水行业,实行更加严厉的水价政策。具体办法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

用水单位用水超过国家和省强制性用水定额的,应当限期实施节水技术改造。

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实施政府优先采购政策,采购和使用通过认证的节水产品和设备。

洗车、洗浴、游泳馆、水上娱乐、人工滑雪场等高耗水服务业的经营者,应当采用国家规定的低耗水、循环用水等节水技术、设备或者设施。

鼓励居民使用节水器具,倡导节水型生活方式。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生活用水用于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限制新建、扩建高耗水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工业园区集中。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统筹供排水、污水处理以及回用,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间接冷却水、冷凝水应当循环使用或者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工业企业应当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改进用水工艺和设备,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其用水应当符合用水定额先进值,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比例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第十二条  城市园林绿化应当优先选用耐旱型花草树木,推广使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方式。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消防等公共给水设施产权人,应当加强公共给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防止用水漏失或者被取作他用。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地下工程建设疏干排水的管理,加强排水综合利用。疏干排水应当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