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失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失效】
闽政办〔2015〕61 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 闽政〔2024〕4号规定,全文失效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强省目标,坚持“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能力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创新防灾减灾机制,强化科学防控、依法治理和服务管理,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全面建成,防治检疫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生物入侵防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6%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测报站点,到2020年全省建成17个国家级示范站、3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站和20个省级中心测报点;建立健全专、兼职测报人员队伍,力争2020年,每个村至少有1名兼职测报员。加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科学制定相关防控方案或预案,保障我省重点生态区位生态安全。建立灾(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

  (四)强化检疫御灾。全面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以及国外引进和省外调入林木种苗的检疫监管,规范引种检疫审批和后续监管,严格实行省外调进木质包装材料调入申报和检查制度,防止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随林木种苗调入传播。全面加强林木、花卉等生产基地、经营场所以及木材生产、经营、加工、运输企业的检疫登记与监管,尤其是加强松材线虫病采伐山场、松木加工企业和调进使用木质包装材料单位的检疫监管,建立检疫追溯制度,推进检疫执法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人为传播扩散。

  (五)提升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制订严密规范的应急防治流程,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每个设区市要建设1个以上防治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区)应储备必要的应急防治设备、药剂。定期开展防治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大航空防治、地面远程施药、物联网、卫星导航定位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建设应急防治指挥系统,提升灾(疫)情应急处置水平。

  (六)坚持科学防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科学防控”的原则,科学制定防控(治)方案或预案。强化预防措施,优先选用良种壮苗、乡土树种和抗性品种,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大力营造混交林,促进森林健康。实行灾(疫)限期除治制度,加大林分改造,全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林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林木采伐指标和营造林更新改造项目计划与任务。突出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御,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有效保护环境和人畜安全。

  (七)创新防治机制。加强毗邻市、县(区)行政区域间联防联治,鼓励林业经营者建立互助联合体,支持开展统防统治和区域化防治。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的社会化防治组织,探索建立政府购买调查监测、检验鉴定和防治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化防治组织参与防治服务承包。加强对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指导和服务,开展防治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管理与培训。完善防治作业设计、防治质量与成效评定方法与标准。支持防治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发展,推动社会化防治。

  三、保障措施

  (八)加大资金支持。各市、县(区)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预报、植物检疫、疫情除治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省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预防工作做得好的实行以奖代补。林业经营者要投资投劳开展防治。进一步完善森林综合保险,化解分散灾害风险。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经营管理者要根据相关规定,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防治。要严格资金管理,强化资金绩效评价。

  (九)落实扶持政策。将防治需要的相关机具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落实防治检疫人员接触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