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廊政发〔2020〕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2024年9月12日》规定,保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国发〔2018〕42号)精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突破。全市农机总动力由393万千瓦提升到400万千瓦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明显优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小麦、玉米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由总体31%提升到35%。

到2025年,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农机装备更具品牌价值和竞争优势。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41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89%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总体提升到55%。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一)巩固优势农机装备竞争力。重点提升耕整地、播种、收获机械和青贮、挤奶机械等优势农机装备竞争力。支持农机装备企业强化技术改造创新,引导优势农机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关键工序和生产过程专业化、智能化,提升整机装备核心竞争力。推动农机装备企业由设备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拓展服务范围,延伸增值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

(二)推动新型农机装备创新发展。瞄准现代农业需求,重点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围绕玉米籽粒收获、花生收获、果品采摘、畜禽粪污处理等农业机械,依托市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农机装备企业,分别组建科技攻关小组,攻关核心技术,尽早实现突破。支持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平台建设,研发高端智能绿色装备,集成关键共性技术。鼓励农机装备企业开展首台(套)产品创新。对新认定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给予20万元奖补,对再次通过认定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补(市级、县级分别担负50%),对整体迁入的直接享受省市有关支持政策。支持京津农机装备科技成果落地廊坊,构建京津研发、廊坊转化新模式。对认定的科技领军企业在市级研发平台建设、领军人才引进、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

(三)培育农机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优化农机装备产业布局,在大厂、香河等地发挥畜牧机械优势,培育1~2个畜牧机械产业龙头企业。在安次、广阳、永清、固安等地合理引导特种农业装备企业。在霸州、文安、大城等地发挥中小型机具制造优势,培育专用农机装备企业。(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四)推进农机装备品牌建设。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和主持制定行业、地方和国家标准。落实好省级质量不合格农机产品“黑名单”制度。引导农机装备企业普遍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认证,逐步建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全过程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建立市级农机品牌名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

三、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

(五)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快选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解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覆盖不全的问题。小麦、玉米产业,重点在节水灌溉、籽粒直收、烘干、产后初加工等环节补齐短板;花生、大豆、谷子产业,重点在机械采收、激光整地等环节补齐短板;林果业,重点在高效采摘、机械修剪等环节补齐短板。通过示范县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垦区整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科院等部门负责)

(六)加强薄弱环节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围绕农产品区域布局,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及配套技术,重点解决薄弱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重点围绕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产业发展,推广适用农机装备及配套技术。(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科院等部门负责)

(七)加快重点领域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及粪污处理、奶业振兴等重点领域机械化提档升级,解决农机发展与农业重点工作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地下水超采区,主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节水灌溉、播后镇压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及配套技术,推广玉米清垄免耕播种、对行淋灌等高效节水机具,建设2个万亩机械化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强粮食主产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青贮饲料收获、打捆压块离田等农机装备和技术,每年建设1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助力奶业振兴,建设高标准机械化奶牛场25个以上,加大青贮收获、日粮加工搅拌、挤奶、冷藏等奶业重点机械补贴力度,提升奶业全链条机械化水平。围绕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加强耕整地、种植采运、灌溉施肥、环境调控等环节农机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推广。(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八)实施智慧农机提升行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设施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智慧农机示范基地,2020年建设智慧农场5个。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智慧农机整县推进试点,对精细整地、精量播种、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等重点环节进行智能监测。鼓励对开展深松深耕、秸秆还田、机播机收等作业机具安装智能监测终端。到2025年对300台大中型拖拉机、3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00台玉米收获机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探索建立集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于一体的智慧农机作业体系。到2025年实现渔船通信导航设施全覆盖。开展农机关键作业环节“无人驾驶”试验示范。完善市级智慧农机系统,拓展数据梳理、实时作业分析等功能,积极推进与农机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完善的农机管理服务平台。(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九)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建立完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科研推广人员与农机装备企业、农机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支持农机装备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机服务组织等参与技术推广。鼓励供销社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分作物分区域举办农机“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活动。开展好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展示示范,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3个。(市农业农村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