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威政发〔2014〕1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抢抓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不断提升我市对韩经济合作水平,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立足我市对韩区位优势突出、合作基础良好的实际,密切关注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借力推动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抢先介入,先行先试,为中韩自由贸易提供先导示范。到2015年,在对韩产业合作、交通物流体系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中韩经济合作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2016年,基本形成对韩全方位、深层次开放合作格局,我市在中韩自由贸易中的先导示范地位更加突出。

  二、工作重点

  (一)深化城际友好合作。深化我市与韩国仁川市、群山市等城市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加强经济信息交流;支持对方主办各种展会,扩大进出口贸易;开展重点产业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合作项目;在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等方面建立形式多样的务实交流渠道。各市区(包括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下同)要结合实际,积极与韩国有关城市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体育局、卫生局、外办,各市区政府〔管委〕配合)

  (二)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根据六大重点区域和省级以上园区产业发展特点,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中韩合作产业园,承接韩国高端技术、高端产业转移。(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管委〕,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

  依托东部滨海新城,重点布局中韩合作综合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商务、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带动博览、会展、文化、创意、管理、咨询等产业发展。临港区重点推进以先进制造业、物流业为主的中韩产业合作。(责任单位:经区管委、临港区管委,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

  创新开发运营模式,引进韩国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加强与韩国土地住宅公社、京畿都市公社、全经联、食品工业协会等知名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各类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管委〕,市商务局)

  (三)扩大对韩货物贸易。

  深入调研分析我市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轻工等行业产品竞争力,积极争取优势产品纳入立即实行零关税税目等有利条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海关部门配合)

  加强渔业和农业领域合作,建立中韩合作研究机制,加快推动“中韩国际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扩大对韩农产品和水产品进出口。(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市商务局和检验检疫部门配合)

  搭建中韩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威海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集散中心和威海港国际物流园韩国商品物流集散平台建设,举办中韩(威海)品尚生活展览会,使威海成为面向韩国、辐射全国的中韩商品集散地。(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管委〕,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商务局、会展办、贸促会)

  (四)加强服务业合作。

  积极争取中韩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争金融、航运、商贸等方面的试点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金融办、人民银行威海中心支行配合)

  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与合作,积极引进韩国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推动中韩双方银行改进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开发本外币结算产品、贸易融资产品、汇率避险工具等,为对韩经贸合作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牵头,人民银行威海中心支行配合)

  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策划包装“威韩连线”旅游产品,将威海与韩国重点城市旅游资源捆绑整合,努力把威海打造成为国内游客赴韩旅游的桥头堡和韩国游客来我国旅游的第一站。(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加强创意产业合作,扩大与韩国在影视动漫、文艺演出、软件开发、出版印刷、网络游戏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时装设计产业领域的合作,将威海打造成为高端时尚韩版服装服饰产品研发和销售中心。(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加强医疗服务合作,扩大与韩国在医疗、美容、养生、养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市卫生局、民政局)

  (五)扩大相互投资。探索对韩国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争取在放宽韩资准入方面先行先试。加大韩资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项目,支持韩国企业参与我市城市化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更多的优势企业参与韩国企业并购和合资生产经营项目,在韩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牵头,各市区政府〔管委〕配合)

  (六)优化通关服务。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简化人员出入境手续,争取我市赴韩商务和旅游观光人员享受签证便利。(责任单位:市外办牵头,市公安局、旅游局和海关、检验检疫、边检部门配合)

  加强重点产品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研究,借助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最大限度地消除对我市不利的贸易壁垒,争取更多有利政策。(责任单位:市口岸办牵头,市商务局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配合)

  深化通关业务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加强关检合作,实施一个平台查验放行模式,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便利措施,整合进出口通关各类系统,加快搭建大通关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为对韩贸易提供监管、物流、交易、支付等一体化服务。推进威韩口岸部门交流互动,加强与韩国进出口贸易、食品安全等相关领域的互信互认和产业技术标准合作,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责任单位:市口岸办牵头,海关、检验检疫、边检部门配合)

  (七)构建立体便捷交通体系。

  优化提升港口和铁路规划,实行港铁联动发展。建立威韩港口合作机制,合作开发快速游艇和豪华游轮等旅游产品。探索建立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同韩国仁川港、群山港等港口的合作,共同发展集装箱联运和国际中转、物流配送等航运物流业务。提升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层次,加快推动实现整车运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铁路局配合)

  推进俚岛港、好当家港、三星重工业码头等一类口岸作业区正式开放,提高口岸开放水平。支持增开威韩空中航线,优化空中中转运输和陆空联运监管模式,打造国际进出快捷通道。(责任单位:市口岸办牵头,市民航局、荣成市政府配合)

  (八)加快推动威海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路网、电力及海关、商检、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入区项目审核,争取出口加工区早日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依托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虚拟口岸、服务贸易四大功能优势,吸引韩国物流企业入驻,发展对韩国际物流业务,为韩国货物入境提供保税加工、中转、国际采购、国际展示服务。(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