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东政办发〔2021〕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推进农业用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任务目标。到2023年,全市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农业体系。通过优化调整结构、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品种、配套改建设施等途径,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1.农业种养结构更加优化。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逐步调减高耗水农业种养面积,全市水稻、淡水养殖、莲藕面积分别调减至约30万亩、18万亩和5万亩。
2.农业灌排设施更加完善。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配套完善灌区灌排体系和水产养殖区进排水体系,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实施池塘节水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3万亩,改造提升养殖池塘面积2万亩。
3.农业节水成效更加明显。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模式,大力应用微灌、喷灌、循环利用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节水农艺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以上,重点渔业企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50%。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优化配置水、土、种子等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进适水种植、节水养殖、量水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逐步调减水稻、莲藕等高耗水作物面积。鼓励种植低耗水的杂粮、甘薯等耐旱耐盐碱作物,有序引导耕作条件好的稻田改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加大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积极推进名特优品种工厂化养殖。推进退藕还湿、退渔还湿,严禁耕地新开挖藕池和鱼塘。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撂荒。(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快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开展胜利、东水源等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推进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提升渠道衬砌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有效结合起来,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推进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推进拦河闸坝建设,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推广池塘护坡、覆膜等防渗工艺,完善进排水处理设施,降低养殖用水损耗。(市水务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三)推进水肥一体化应用。在设施农业、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区,重点推广应用滴灌、微灌、喷灌技术。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大田作物区,完善水源到田间管道输水管网,根据水源条件、种植作物、面积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积极引导应用高效灌溉、精准注肥、水分养分自动监测等设施和技术,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四)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引黄灌区要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井灌区要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农业墒情监测等技术,推进传统粗放式灌溉模式向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转变。推广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推广优质、高效、耐盐碱耐旱作物品种,推动由改良土壤适应种子向种子主动适应土壤转变。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深松镇压、划锄、覆盖保墒、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配合)
(五)推进农业循环水利用。充分利用水库、池塘等收集天然降水,依据水稻等种养对象耐盐碱能力,选择微咸水(二河水)、沟渠水进行科学生产,提高节水能力。示范推广“三池两坝”、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充分利用排水渠、闲置塘等,构建集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等于一体的净化系统,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积极推广种草、套养等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和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技术,科学调控池塘水质,实现高效集约养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
(六)强化节水示范引领。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优质专用小麦、黄河口大米等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标准,突出盐碱地生产、弱碱性特色,培育自有品牌和申请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示范带动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节水技术推广创新,完善农业节水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现代农业园创建、农业生产托管,健全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培训,每个县区建设2—3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各县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加强技术推广,合理确定区域节水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各县区方案于2021年9月30日前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配合)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要加大节水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要统筹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耕地轮作休耕、现代农业产业园、渔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水农业,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农业发展水平。(市财政局牵头,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配合)
(三)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政府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示范推广、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机制,加强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牵头,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配合)
(四)广泛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开展节水农业宣传,增强群众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等方式,宣传普及节水农业技术,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水务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配合)
附件:1.东营市水稻莲藕调减计划表
2.东营市淡水养殖调减计划表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21〕16号)》的解读
发布日期:2021-09-01信息来源:东营市农业农村局
9月1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21〕16号),现将文件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约占全市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0%。除小清河以南井灌区外,其他地区地下水均为咸水、微咸水,农业用水高度依赖黄河水。多年来,通过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