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双阳区发展的意见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双阳区发展的意见

长府发〔2004〕4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长府规〔2022〕2号规定,现行有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双阳区是我市幅员面积最广、生态环境最好、自然资源最丰富、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城区,是扩大城市规模、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双阳区的发展是我市南部新城建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双阳区的发展,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政府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双阳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特殊区域和战略重点,全市动员,市区合力,加快推进双阳区的开发建设。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双阳区的发展定位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宗旨,坚持生态保护、环境改善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推进双阳区的发展。
  2、把双阳区的发展建设纳入全市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作为长春南部新城建设的重点,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争取用10—15年的时间把双阳建设成经济发达、空间开阔、环境优美、具有田园特点的现代化山水型新城区。
  3、双阳区的发展,要立足于由农村小县向都市特区转型、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城郊经济转型,突出为其他城区服务的功能。调整产业布局,支持双阳合并乡镇,整合乡镇资源,为城区市场供应安全绿色食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环境保护提供生态屏障,成为绿色菜园、休闲花园、生态家园和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平台。
  4、双阳区要从省会城市水源地保护区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长春市未来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切实履行保护、建设高质量水源和环境的职责。同时,要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工业、洁净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业为支柱的省城水源保护区经济体系。
  5、坚持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提升和优化现有工业,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集中在净月一奢岭工业合作区和鹿业开发区形成辐射力强、拉动力大、具有聚合效应的企业群,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开发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
  6、重点抓好休闲旅游业的开发,将双阳区与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合力开发。对旅游资源协同管理,分期建设,放开经营。
  7、实行全面发展、分步实施战略。统筹规划,调整空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由北向南依次推进,优先发展奢岭一新安一线、双阳中心城区、鹿业开发区、山河镇等区域,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格局。
  8、双阳区要走环境立区、引进强区、科技兴区、依法治区的路子。努力建设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培植后续财源,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9、按照全市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立足长远目标,将双阳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承载功能。在全市城市维护建设投资计划中,要有重点地安排双阳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0、将道路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尽快改善双阳区的交通状况,建立现代交通体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实施“长双烟”铁路建设,并注意做好列车站点与公路交通的衔接;从南部新城的公路大交通建设着眼,建设“长春一双阳”高速公路,改造“长春一新湖(大南)一双阳”线、拓宽“奢岭一新安”线和“龙双”线,健全镇、村、屯3级道路网络,对镇村主要干线进行整修,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
  11、注重环境保护,改善能源结构,推广城镇清洁能源。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和山地退耕还林及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建设主干网和气源保护系统。结合小流域治理,落实水源地保护措施。科学规划和建设供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完善生活垃圾处置措施。
  12、将双阳区的防洪工程与全市的防洪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建立应急有效的防洪体系。全市的防洪基金每年都要划出一定数额的专款用于双阳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13、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营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放开、搞活城市经营,盘活、用好现有资源,有效地筹措建设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推行市场化配置与经营,运用土地置换、转让土地使用权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把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向社会招商,有偿出让经营权。把土地、道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消防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纳入城市经营范围。
  三、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1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在产业层次上,由现在的以一产为主向“兴三、强二、优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升级;在资源开发利用上,由以原料经营和初加工为主向深加工和长链条升级;在产业规模上,由小型、分散为主向规模化、集群化升级;在产品开发上,由低水平、内向型产品为主向高水平、创品牌升级,使产品逐步走向国内外市场;在所有制结构上,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升级,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15、加快发展梅花鹿产业。继续扩大梅花鹿的养殖规模,扩张总量,推进集约规模养殖,培育和发展产业群。巩固品牌优势,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搞好鹿种的提纯扶壮和良种繁育,建立梅花鹿繁育中心和研发中心,开发精深产品,延长产业链,发展龙头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建设中国最大的梅花鹿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16、加快发展食品产业。面向其它城区和周边地区的食品市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养殖业,发展蔬菜、禽类、牧业、奶制品、豆制品、饮品等食品生产,建设全市最大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在保证本市食品市场供应的基础上,打造绿色食品名优品牌群,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17、加快发展建材产业。充分利用区内石灰石储量丰富的优势,扩张亚泰水泥厂的生产规模,发展水泥下游产品,引进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整合污染、低效的建材加工点,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企业,把双阳建设成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18、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按照“组团式”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高、中档住宅区。在奢岭、新安一线开发建设高校住宅区、文化人社区和国际友人村;在风景优美的山水地带,开发建设休闲、健身、疗养、休养区;面向富裕家庭和高消费群体,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区。
  19、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从双阳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出发,突出自然山水风光、岩溶洞穴群和梅花鹿之乡3大特色,面向全市,发展周末旅游和假日经济,建设“农家乐”小型游乐园和可供游人观光游览、垂钓、划船、餐饮、娱乐、住宿的自然风景区,使之成为市郊旅游的首选地;面向全国,开拓省内外旅游市场,建设冰雪旅游和溶洞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景点,形成以吊水壶·、双阳湖为中心的旅游休闲产业园区。
  20、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法推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引导出让土地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旅游业、经营休闲农庄、搞中介服务等,使人口向城镇集中、使农民成为非农业主、使村民变成市民,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四、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2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倡与名校联合办学或由名校建分校等办法,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初、高中的升学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性的帮扶农村贫困校活动中,要有重点地向双阳区倾斜。在城区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分配,上,享受与其他城区相同的配套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到双阳投资建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全市,创建民办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加强对青年农民向外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各类适用型人才。
  2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适应农民变市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社区和乡镇建设中,规划和建设群众性文化娱乐和健身场所,丰富文化